第二部分 太後垂簾,改弦更張 第34節:20.敲山震虎,慈禧大鬧議政王(1)

20.敲山震虎,慈禧大鬧議政王

慈禧垂簾聽政的第三年(1864年),太平天國終于被剿滅了。消息傳來,朝野上下一片歡騰。慈禧在興奮與慶幸之余,也感到一絲隱憂,那就是在外主持朝政的恭親王奕?聲名鵲起,光芒四射,“只知有恭親王,不知有大清朝”,各種流言也不時地傳入慈禧的耳中。

在人們將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奕?身上的時候,身處內宮而不甘寂寞的慈禧感到憤憤不平,她不但認為奕?搶走了自己的風頭,而且還越來越自大,似乎已經不把她這個皇太後放在眼里了。作為一個好強爭勝而又小雞肚腸的女人,慈禧絕不能忍受這種事情的發生。

半年後的一天,奕?像往常一樣入值進見兩宮太後,這時,慈禧突然拿出一份奏折,滿臉嚴肅地對奕?說:“有人參劾你!”奕?冷不丁地被嚇了一跳,下意識地問:“誰彈劾我?”慈禧哼了一聲,說:“蔡壽祺!”奕?聽後,很不以為然地說:“蔡壽祺不是好人!”

蔡壽祺是道光朝的進士,也是個官場上知名的投機分子。可惜的是,老蔡的時運總是差那麼一點,在各地謀官奔波無果後,一大把年紀了才以翰林院編修的資格補了一個日講起居注官的職位。日講起居注官因為經常出入宮中,老蔡也由此通過慈禧寵信的太監安德海得知了慈禧和奕?不和的內幕,這才冒險上折彈劾當時位高權重的恭親王奕?,目的是借此討好慈禧,讓自己一舉成名。當然,他冒著這麼大風險做這事,也不能排除有沽名釣譽、從中漁利的念頭。

兩個女人看到奕?毫無認錯的意思,不免心頭火起,于是便立刻將奕?斥退。隨後兩宮太後避開奕?掌握的軍機處,而是召集了大學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書朱鳳標、戶部侍郎吳廷棟、刑部侍郎王發桂、內閣學士桑春榮、殷兆鏞等人到內宮開會。

在會上,慈禧帶著哭腔,第一句話便是:“議政王植黨擅權,現在已經到了我沒法忍受的地步,我要重治他的罪!”

各大臣聽後覺得莫名其妙,也不知道他們叔嫂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實在是話不知從何說起。慈禧見大臣們沒有反應,還以為他們怕奕?報複,于是又把自己死去的丈夫咸豐給抬了出來,並厲聲說:“各位大臣,你們想想先帝的遺詔,你們有什麼可怕的?議政王現在是罪無可逃,你們趕緊想個辦法,治他的罪!”

眾位大臣是第一次看到慈禧發那麼大的脾氣,一個個被嚇得膽戰心驚,更不敢隨便說話了。

老成持重的周祖培見慈禧怒氣沖沖,又覺得氣氛老這麼僵著也不行,只好敷衍了一句:“這事得兩宮皇太後乾坤獨斷,我們這些做臣子的不敢妄言。”

慈禧聽後大怒:“如果什麼事情都讓我們來做,那還要你們干什麼?等到皇帝今後長大親政了,我看你們到時怎麼逃脫懲罰!”

慈禧半是怒斥半是威脅的話,頓時讓氣氛緊張了起來。周祖培身為眾臣之首,畢竟是深得官場之道,他略一沉吟,便從容答道:“這事得要有真憑實據,還望太後容臣等退下調查清楚後再治罪不遲。”說完,周祖培還主動請纓,請求與大學士倭仁一起來抓這個案子。

周祖培的提議,既是緩兵之計,也讓兩宮太後有台階可下,慈禧聽到這里,也不好再逼迫他們立刻給奕?治罪,只得准奏讓他們先去調查,再作處理。

周祖培與倭仁接令後不敢怠慢,他們隨後就齊聚內閣開會並將蔡壽祺召來追供。在蔡壽祺的奏章中,主要彈劾了奕?“貪墨、驕盈、攬權、舞弊”四大罪狀,于是詢問就此展開。經過一一對證,蔡壽祺除了在“貪墨”(收受賄賂、任用私人)一項中提出“薛煥、劉蓉”二人外,其他三項均含混其詞。而且,就連“薛煥、劉蓉”二證人,蔡壽祺也僅是風聞而已。

訊問下來,周祖培等人犯了難,不知道該怎麼回稟是好。在經過一番商議後,周祖培等人認為慈禧可能只是不滿于奕?在召對時出現“不恭”之態,因而要削奪奕?的部分權力;于是他們決定這樣向兩宮太後報告調查結果和處理建議:“原折彈劾恭親王‘貪墨、驕盈、攬權、徇私’各款,雖查無實據,但未必事出無因。想必恭親王在召對之時,偶爾會流露出‘驕盈、攬權、徇私’之狀,自然是難逃聖明洞鑒。臣等建議是否將恭親王的事權稍加裁減,也可保全懿親之處。”

令周祖培等人沒有想到的是,慈禧在再次召見他們的時候根本不看他們的奏議,而是直接拿出一份她自己寫的東西,這就是以她兒子同治皇帝的名義擬定的朱諭:

“朕奉兩宮皇太後懿旨:本月初五日據蔡壽祺奏,恭親王辦事徇情、貪墨、驕盈、攬權,多招物議,種種情形等弊。嗣(似)此重情,何以能辦公事!查辦雖無實據,是(事)出有因,究屬曖昧知(之)事,難以懸揣。恭親王從議政以來,妄自尊大,諸多狂敖(傲),以(倚)仗爵高權重,目無君上,看(視)朕沖齡,諸多挾致(制),往往諳(暗)始(使)離間,不可細問。每日召見,趾高氣揚,言語之間,許多取巧,滿口胡談亂道,嗣(似)此情形,以後何以能辦國事?若不即(及)早宣示,朕歸(親)政之時,何以能用人行正(政)?嗣(似)此重大情形,姑免深究,方知朕寬大之恩。恭親王著毋庸在軍機處議政,革去一切差使,不准干預公事,方示朕保全之至意。特諭!”

這份諭旨有點意思。雖然語句還算通順,但在300字的諭旨中,慈禧至少有11個錯別字,這也顯示了她當時真實的漢文水平。從慈禧親擬的這份諭旨可以看出,她全然不顧自己的漢文水平不足以達到擬詔的弱點,竟然也不怕天下人恥笑,就炮制了這樣一份東西,並要求經內閣直接發出而不必經過軍機處。這種嚴重違反祖制的事情,也足見她當時要懲處奕?的急切憤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