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1節:中蘇關系破裂,我"自力更生"方針的實施背景(3)

上午9時,點火發射。

不久,彈著區就傳來報告,彈頭命中目標,導彈第一次飛行試驗圓滿成功。

當天下午,在東風基地第一招待所簡陋的小禮堂,舉行了祝捷宴會。聶榮臻高舉酒杯,激動地向參加試驗的科技人員和官兵祝酒:"今天,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這個轉折點預示著中國的科技隊伍是靠得住的,獨立自主的路是走得通的。

但是不久,"大躍進"造成的大饑荒開始蔓延核基地。庫存的食物吃光後,部隊開始自救,派出小分隊采集樹葉、野菜,獵獲黃羊。為此,聶帥要求海軍、北京軍區和廣州軍區,從他們的食品供應中,擠出25000公斤大豆和罐裝食品,運往核基地救急。

之後,在核武器研制方面出現"上馬"、"下馬"爭論,並很快反映到了中央高層,在1961年7月的北戴河國防工業會議上,雙方互不相讓。一開始,聶帥因有公務在身,並沒有到會。到7月下旬,聶帥趕到北戴河時,"下馬"的觀點似已占了上風,聶帥深感不安。于是,就找一些人座談,一方面了解情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做一做一些同志的思想工作。他的態度很明確,近程地對地導彈已試驗成功,自行設計的中近程導彈正在進行研制,原子彈已開始基本理論和關鍵技術的攻關。只要齊心協力,加上政策、措施得當,經過艱苦的努力,爭取三年或再長一些的時間,突破"兩彈"技術是完全可能的。

座談之後,聶帥又在會上作了一個比較系統的發言,主要說明為什麼不能"下馬"的原因。他說:"第一,自力更生,'兩彈'為主,導彈第一,這是中央確定的方針,不能動搖。爭取三五年內突破尖端,這是曆史的任務,困難是有的,但我們有能力克服。第二,針對搞'兩彈'影響了常規武器裝備部隊,他說,'兩彈'為主,並沒有排除常規武器的發展,我們應該繼續兩條腿走路,既搞常規,又搞'兩彈'。"他還語重心長地說:"就是尖端武器不搞,在新型原材料、精密儀器儀表和技術力量分散的情況下,常規武器也上不去。那就只搞步槍、輕機槍等等,如果這個也搞不出來,那只有靠梭鏢。"

聶帥在其回憶錄中寫道:"對我來說,態度一直是明確的,為了擺脫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經常受帝國主義欺凌壓迫的局面,我們應該發展以導彈、原子彈為標志的尖端武器,以便在我國遭受帝國主義核武器襲擊時,有起碼的還擊手段。同時,通過制訂十二年科學規劃和前一段研制尖端武器的實踐,我們已經深感'兩彈'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結晶。堅持搞'兩彈',還可以帶動我國許多現代科學技術向前發展。所以,我們不應該'下馬',應該攻關,這就是我當時堅定不移的信念。"

爭論的意見自然也反映到了毛澤東案頭。在去北戴河之前,聶帥就將一份日本軍事工業發展情況的資料,報送給當時在杭州的毛澤東。毛澤東讓秘書轉告聶榮臻:"中國的工業技術水平比日本差得很遠,但日本國內有關自己制造原子武器的爭論值得重視。我們應取什麼方針,也值得好好研究一下。"聶榮臻事後說,毛澤東同志的這一指示,成為解決這一爭論的契機。

8月20日,聶帥向中央呈送了《導彈、原子彈應堅持攻關的報告》。這個報告的主題很明確,就是要對中國發展核武器的計劃進行重大調整。在導彈方面,以地對地型號為重點,爭取三年左右突破中程的,五年或更長一些時間突破遠程的。在此前提下,適當發展地空導彈,推遲發展飛航式導彈。在原子能方面,爭取四年左右建成一套核燃料生產基地,設計試制出初級的原子彈,五年或更長一些時間,建成更先進的一套生產基地,設計試制出能裝在導彈上的比較高級的原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