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4節:1966年,張愛萍沒跟著登天安門城樓(4)

在許多次重大科研試驗的關鍵時刻,他都對科技人員說:"打成了,功勞算你們的;失敗了,責任由我來負。"

他不僅在精神上給科研人員們以支持,而且關心他們的身體和生活。1985年,他發現鄧稼先身體突然消瘦,便親自陪同前往解放軍總醫院檢查。檢查確診是癌症後,他隨即安排鄧稼先住院治療,並指示要竭盡全力進行救治。鄧稼先手術時,他拖著病體,在手術室外守候。鄧稼先逝世後,他親致悼詞,賦詩悼念。

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為"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榮獲功勳獎章的眾多科技專家們,不約而同地走到張愛萍的輪椅前,向他表達由衷的敬意。

在他的晚年,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是反對部隊經商最激烈一個。即使退了下來,他仍然沒有停止對國防大戰略的思考。在1989年建國40周年大慶的時候,國防科工委編了一本大部頭的紀念冊,他發表了一篇《回顧與寄予》。該文後被編輯成下四條:一、居安思危;二、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主;三、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管理,同心同德,大力協同;四,發揚為民為國的無私奉獻精神。張勝回憶說:"他的原話並不是這樣。因為不太好聽,被代筆的人改過了。他的原話更明白形象,特錄于下:一、既然是個叫花子,就要隨時准備好一條打狗棍;二、等著國家富了,再拿錢去買人家的武器,那是一條危險的絕路;三、不要把我的'統一領導組織下的大力協作、聯合攻關'的提法,修改成橫向聯合,互利共贏的商業語言;四、商品社會了,不要把自己的人格也變成商品賣了!"

在此之前,我曾去看過他一次。天氣已經開始熱了,他仍穿著一件舊鴨絨衣,顏色灰不溜秋。人靜靜地坐在輪椅上,與普通家庭的老人無異。家里冷冷清清的,沒有了往日的人來車往,給我一種很壓抑的感覺。他精神上很不愉快,似乎又被點了名。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只是聽他斷斷續續地發表些不同看法,我偶爾點下頭。可惜,我沒能為那個特殊時期的將軍留下影像記錄。但他的穿著、環境、言談話語、神情舉止一直存留在我的心里。

他在我心中是一個特殊的人,勇于奉獻、肯于犧牲、忠于信念。有膽有識、有情有義。同時又是一個普通人,愛好廣泛,喜怒有形,直言無忌。

他是將軍,更是平民!

我能結識他,有機會和他一起工作,他把我當作"同行"朋友,是我這個普通攝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