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7節:關于華東軍區海軍(1)

第一章關于華東軍區海軍

華東海軍建設初期陸軍向原海軍人員學習艦上實操部署

新中國海軍誕生地白馬廟

“邯鄲”號護衛艦前主炮為美式105榴彈炮

商船“元培”號改裝成“廣州”號護衛艇

南京華東軍區海軍學校舊址

1950年再次從長江底打撈起試航的“長治”號艦

當年“黃安”號護衛艦為了逃避飛機轟炸,艦體綁滿蘆葦

華東海軍主力艦隊駛出吳淞口開赴作戰海域

“重慶”號巡洋艦

張愛萍(右一)、孫公飛(右三)在海軍接管部門前

渡江部隊在往帆船上裝載小山炮

新中國海戰檔案

041

第二章

長江口掃雷戰

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6月,逃亡海外的國民黨殘余部隊依托海軍優勢,退縮至東南沿海島嶼,希圖以台灣本島為最後立足點,以海南、舟山兩大島嶼為前沿支撐點,以抵近大陸的近岸島鏈為封鎖攻擊點,熬過困難階段。

美國開始考慮重新制定對華政策。1949年2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對51名共和黨人談到中國問題。在他看來,“森林里有一棵大樹倒下,需等待塵埃落定,才能看清造成的後果”。

同年8月,美國政府發表對華政策白皮書《美國與中國的關系》,宣布美國政府提供巨額援助的中國國民黨政權已告失敗,失敗的原因是該政府的腐敗無能,“其領袖不能應變,其軍隊喪失斗志,其政府不為人民所支持”。美國政府准備從中國脫身,不再援助台灣國民黨流亡政權,聽任其自生自滅。

12月,解放大西南戰役勝利結束,國民黨所剩的50余萬兵力分布在東南一帶海島,台灣守軍20萬人,金門守軍6萬人,舟山守軍12萬人,海南守軍10萬人。

1950年5月,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攻克海南島,迫使舟山守軍不戰自潰,金門守軍准備撤退,全力固守台灣。此時台灣上下人心惶惶,被失敗情緒所籠罩,政局風雨飄搖。毛澤東指示人民解放軍爭取1950年夏一舉攻落台灣。美國中央情報局預測,最遲到1950年底,台灣將落入中共之手。

台灣當局陷于走投無路,一手派人去大陸試探國共和談的可能性,一手組織流亡政府准備必要時流亡海外。但就在此時,朝鮮戰爭爆發,東亞局勢驟轉。美國認為朝鮮戰爭是共產主義國家向自由世界發動進攻的信號,這種形勢下若中共占領台灣勢必威脅太平洋地區安全。因此,美國政府改變了准備從中國脫身的不干預政策,以保持台灣“中立化”為借口,重新扶蔣反共,太平洋艦隊負責西太平洋防務的第七艦隊第七十二特混編隊開進台灣海峽。

美國軍事顧問團進駐台灣,跟隨運抵源源不斷的武器裝備和作戰物資。台灣政權再次獲得喘息機會,在美國強力教唆下重整兵力,發起對東南沿海的反攻活動。美方情報透露,台灣出兵對中國大陸進行軍事騷擾和破壞封鎖,牽制大約20萬中共兵力,大大減輕了聯合國軍事在朝鮮戰場的壓力。

1949年6月,台灣當局作出封鎖大陸海區、摧毀大陸經濟的決定,代號為“閉港政策”。規定封鎖海區“自閩江口北,東經119度40分、北緯26度15分之起點,往北至遼河口,東經122度20分、北緯40度30分之點止”,“口岸目前包括永嘉、甯波、上海、天津、秦皇島在內”。並向世界各國宣布,在上述海區“禁止一切外籍船舶駛入”,“一切海外商運均予停止”。同年6月至12月,國民黨海軍在上述海區攔截外國商船41艘,擊沉大陸商船25艘、機帆船200余艘。

年底,蔣介石召開秘密會議,提出“攻勢防禦”戰略。會後,派遣海軍加緊襲擊沿海船只,掃雷艦在長江口航道布設水雷,空軍繼續轟炸上海、江蘇、浙江沿海城市及軍事目標。並重新占領東南沿海36個島嶼;如上、下大陳島,5月份放棄,6月份派重兵占領。形成了金門、馬祖、大陳3個島嶼群鏈,作為封鎖和襲擾大陸的橋頭堡。從6月份起,全面整編了閩浙沿海國民黨軍隊,部署7萬余人的正規軍,搜羅8000余人海匪,更加肆無忌憚地對大陸沿海進行各種封鎖和破壞活動。

台灣方面一系列破壞活動嚴重影響到新中國內外貿易交往。浙江、福建、廣東各省通往南洋、港澳的航運一度中斷。由于通往青島、上海等港口的海路頻繁出事,一些外輪不得不在吞吐量極小的某些偏僻小港卸載貨物,致使物資大量積壓。漁業生產蒙受嚴重損失。其海盜行徑接連引發國際糾紛,蘇聯政府向聯合國起訴,控告國民黨海軍攔截蘇聯油輪,英國政府也抗議國民黨海軍對其商船構成威脅。

1950年初,一個春寒料峭的清早。

一條在長江口圓圓沙水面作業的漁船緩緩收起水中魚網,船老大撿起網上掛著的魚,丟入艙里。他再次抬起頭,發現不遠處漂過來一個黑乎乎的球狀物。打了一輩子魚,他還沒見過這樣奇怪的東西。球面塗了一層黑油漆,表面光滑,還有一些羊犄角樣的枝杈向四面八方伸出。貼近,似乎還有嗡嗡地震顫。他叫來伙計,准備用撐竿把它鉤上來,看看到底是個什麼家伙,說不定還能換幾個鈿花呢。

圓球是鋼鐵鑄造的,很重很滑溜,他們忙乎了半天沒得手,改用繩索綁住“犄角”將圓球拉到船幫,就在他們用力把圓球往船上拽的時候,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圓球轟然爆炸,一聲巨響,十幾米高的白色水柱沖上天空……

從開年2月至5月,華東海軍先後多次收到長江航道船只觸雷炸沉的情報,並在長江口、圓圓沙、新港、橫沙東北江面發現、撈獲風浪沖斷雷索的漂雷共9枚。經查明,均系日本昭和十五年制造的“93”式觸發錨雷。

同時,上海市政府方面也傳來消息,長江航道上的水雷嚴重地威脅到過往船只安全,堵塞了海上航運,造成市民心理上極大的恐慌。

華東局、華東軍區命令華東海軍迅速組織力量,在短期內清除長江口水域的水雷,打通長江航道。

周恩來總理指示:“要求海軍迅速組織力量,清掃水雷,打通長江口航道,掃蕩蘇浙沿海殘敵,在舟山建立海軍基地,加強戰備,隨時准備應付帝國主義可能擴大的戰爭。”

張愛萍接受任務犯了難,在他戎馬生涯中,這個雷那個雷見過不少,還從沒有跟水雷打過交道。他知道,布雷戰術和掃雷戰術都是海軍作戰最為複雜、最高級的戰術,而剛組建的海軍雖說艦艇百余艘,真正專用掃雷艦卻一艘也沒,懂這項專業技術的更是鳳毛麟角。這時候,他想起了一個人——

曾國晟,號拱北,1898年生于福建長樂,早年畢業于吳淞海校航海系,曆任副艦長、艦長,後去日本、德國、英國等地學習造船和水雷專業,回國後任國民黨水雷制造所副所長,1947年被任命為國民黨海軍總司令部第六(技術)署少將署長,是著名的造船專家。他不滿于國民黨內紛雜的派系爭斗,對前途喪失信心,拒絕去台灣留在上海,隱居于市內四川北路一位親戚家里。當初,張愛萍曾派參謀黃勝天前往接觸,曾國晟也表達了自己向往光明的愛國之心。

這一次張愛萍親自出馬,乘軍用吉普車頂著炎炎烈日在市內大街小巷拐來拐去繞了半天,總算打探到曾國晟住所。他爬上吱呀作響的閣樓,敲開門,曾國晟見是海軍司令站在面前,一聲道:“有勞司令大駕,江司不勝感激。”

“江司”,是中國古代對船夫的稱呼。

張愛萍當然聽得出意思,忙以“同志”相稱,說明來意。

曾國晟早已從報紙上得到消息,其實國民黨海軍的那本賬都在他肚里揣著呢。從他嘴里,張愛萍得知封鎖長江口是國民黨蓄謀已久的、撤退時的一個步驟。長江口封鎖,就等于關閉了華東內地通往海上的大門,切斷新生政權與外界的海上交通,有效地阻擋解放軍向台灣推進的步伐。國民黨海軍最初命令“重慶”號擔任封鎖任務,但很快“重慶”號起義。接替“重慶”號的是“長治”號率領第一艦隊,不料“長治”又遭策反。桂永清惱羞成怒,不是人心所向,軍艦封鎖不了長江口嗎,干脆,反正我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你們也別想出去。在最後一批國民黨軍隊撤離長江口後,1949年12月24日,國民黨海軍第一艦隊司令劉廣凱奉命率領“太和”、“太昭”及“永豐”艦,借助茫茫夜色,在長江口南航道九段沙燈標至福慶沉船浮標一段鋪設了40枚日式水雷,雷深度為低潮水面下一米,雷區設計為兩排錯綜敷設。還做了一個形象比喻:我拉屎,你擦屁股。

張愛萍問起這種水雷的構造和排雷方法。

曾國晟畫圖演示:錨式水雷的雷體為金屬鑄造,由錨鏈系住沉入水下,錨插入江底固定雷位,投放深度根據作戰需要設定。水雷分多種,有磁性水雷、音響水雷等。觸發式水雷的構造是:雷體鋼鐵球狀,觸角為鉛材質(鉛質軟,易折損),里面分布玻璃管,玻璃管內盛有硫酸溶液,一旦玻璃管撞破,硫酸滴到下面的芯片上就會產生電流,電流接通,引爆炸藥。水雷鋪設後漂浮在水面以下,如若掃除必須依靠掃雷艦專業設備,采取探索掛拖,割斷錨鏈,使雷浮出水面。若排雷,首先要安全卸下雷觸角,然後剪斷電線,保證萬無一失。

張愛萍頓開茅塞。兩個人遂探討了掃雷方案。曾國晟建議在目前情況下先組成一支掃雷專業隊伍,培訓人才。有了人,再想辦法解決掃雷艦,這樣一旦有了掃雷艦就可以開赴戰場。

張愛萍告別曾國晟回到機關,立刻召開軍事會議,決定馬上成立掃雷大隊,由第三野戰軍教導師參謀長孫公飛擔任大隊長,並在華東海校六大隊開設水雷系專業。

孫公飛領到命令,火速趕往上海,著手從原三十軍直屬隊挑選了老戰士及班、排長150名,又從海校挑選了有技術的原海軍人員,兩批人到位,1950年3月29日,海軍第一支掃雷大隊宣告成立。

下一步,該是解決掃雷艦和掃雷器材的問題。經過對水雷的解剖,基本確定了使用什麼樣掃雷器材。暫時沒有掃雷艦,曾國晟就想出個用步兵登陸艦代替的辦法。這種登陸艦在噸位上比坦克登陸艦要小,比登陸艇又大,馬力與掃雷艦相似,可以保證速度和拖帶,最主要的是艦底平坦,吃水淺,掃雷作業時可以減少觸雷爆炸的危險。

張愛萍聽取建議,馬上組織人員駕艦到江面進行實驗。一試,還真的成功了。于是立刻調撥“古田”、“周村”、“張店”、“棗莊”4艘同類型步兵登陸艦,由曾國晟負責改裝設計,改裝地點放到江南造船所。

負責改裝的人馬和正在訓練的兩個大隊在江南造船所不期會師,此時他們已經在這里接受蘇聯專家培訓一個月。張愛萍晚年回憶,當時訓練缺乏器材,學員就用木頭削了個水雷丟進江心,拿漂浮的木雷進行拖掃和引爆戰術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