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地產勃興   促進香港繁榮(2)

的,人們一擁而上,何鴻燊、楊志云、方潤華、郭得勝這些人也從此做地產生意……”

“你發明賣樓花時,是否想到效果會這樣好?”

“真的想不到,我還認為人人都可以這樣想,這樣做。當時,不用什麼本錢,就賺那麼多錢,收錢收到自己都害怕。這樣賣下去,不知要賺多少錢!”

不把使館大廈這些出租的樓宇計算進去,光是出售100余棟四方街唐樓和香檳大廈、蟾宮大廈,一年多時間,霍英東已賺1000萬港元以上——其中,他動用的本錢不足100萬。這以小搏大的“空手道”本事,不能不令人歎為觀止、心服口服。

在1955年,香港坐擁1000多萬家財的人應該不算太多。短短一年多時間,霍英東一躍成為香港屈指可數的大亨。

此時的霍英東,在香港地產行業叱咤風云,領盡風騷,其咄咄逼人的鋒芒,環顧當時香港的各地產商,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他當年在地產界的風頭之凌厲,比之當今地產界的風云人物李嘉誠(請參閱廣州出版社出版、陳美華著的《香港超人——李嘉誠傳》一書)、李兆基、郭氏三等,甚至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套用一句通俗的流行話,霍英東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已經是香港地產界的超級天王巨星。

“賣樓花”影響巨大

“真是想不到,一開始做地產,就與利銘澤、何東、嘉道理這香港三大家族交手……”談起當年經營地產的情況,霍英東總喜歡說上面這句話。當年,霍英東只是個30出頭的年青人,而那3個人都已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大富豪,能夠跟他們交手做生意,是因為霍英東一涉足地產業,就出手不凡,做的總是大買賣。此事當然足以令霍英東感到自豪。

霍英東從來不像外人所認為的那樣,把朝鮮戰爭時的經曆視為人生的重要轉折點,而始終認為是賣樓花、分層分單元出售大廈等經營手法的革新,他才一躍成為巨富,從而晉身名流社會。

其實,賣樓花、分層分單元出售大廈等經營手法之革新,既是霍英東人生的一個最重

要的轉折點,也是香港地產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

對香港以及亞洲在戰後經濟發展過程做一下回顧和比較,可能有助于我們更充分了解霍英東發明“賣樓花”,以實施分層分單元出售大廈的地產經營方法,如何對香港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推動作用。

縱觀亞洲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史,我們可以得知,香港是亞洲經濟起飛最早、發展最迅速的地區。先說,國民黨政府自1949年從內地撤退到這個海島之後,先是惶惶不可終日,窮于備戰,嚴陣以待,防禦中共攻台,後又是厲兵秣馬,以期反攻內地,顧不上全力發展經濟。直到20世紀70年代蔣經國主政期間,台灣經濟才正式起飛。而新加坡,1965年才獨立建國,經濟起飛也是70年代的事。至于韓國,五六十年代,仍在治療戰爭所給國家帶來的嚴重創傷。經濟迅速發展,也是70年代的事;直到80年代,借助漢城舉辦奧運會的契機,韓國經濟才真正起飛。即使是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因二戰失敗而元氣大傷。國民經濟真正複蘇起來,也是六七十年代的事。而香港,卻在50年代中期就已經開始呈現經濟蓬勃發展的勢頭,最早成為亞洲經濟的一條小龍。

回顧香港近半個世紀的經濟發展曆程,可以看到香港經濟的騰飛,最後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實就是從地產行業的勃興開始的。

戰後,香港的經濟格局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就是開始從轉口貿易港向工業化城市轉型。這種經濟新格局的形成,並非源于香港經濟本身的動因,而主要是來自外來因素的影響。這種影響,正如曆史學者黃鴻釗在他所著的《中英關系史》一書中所述:“抗戰開始以後,大陸有一大批企業遷移到香港,內地又陸續有一批資金、技術和勞動力流入,給這個轉口港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別是中國解放前後,上海、廣州的資本家持大批資金、機械、技術以及國際聯手帶進香港。此外,20世紀40年代末期,由于東南亞各地政局動蕩不定,又流入一批華僑資金和其他外資。有人估計,從1949年至1950年,流入香港的資金約達10億港元,也有人估計,至少達幾十億港元。英國和英聯邦國家給予香港享受特惠關稅待遇。從1953年起,也容許香港產品輸入,並逐步成為香港最大的出口市場。所有這些,都是促進香港最大的出口市場。所有這些,都是促進香港工業迅速發展的前提。”

而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房地產業的啟動,推動了香港工業的發展。那時紗廠、搪瓷廠、水泥廠、船廠經營慘淡,難以維持生產。但工廠在港九市區都占地不少,工廠把所占地盤賣了給地產商建樓,一下子就賺一大筆;有了錢,工廠就遷到偏遠地方繼續生產,因而得以死而複生,香港的制造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地產業不但推動了建築業、工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旅游、商業、金融業的繁榮,使整個香港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間迅速發展起來,成為世界航運、貿易和金融中心。

霍英東,正是使香港地產行業在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啟動並繁榮起來的最重要的人物。他首創的分層出售樓宇、賣樓花、編印售樓說明書等經營手法,都是對地產經營方法的重要革新。正是這幾種全新的經營手法的實施,給沉悶的、冷冷清清的香港地產市場注入了一股活力,香港地產市場因此出現前所未有的勃興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