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離港半年  觀望香港前途(1)

踏入1967年,香港出現一連串“文革”式的工潮,時局不穩定,前途不明朗。彷徨中的霍英東最後決定遠走高飛,遠赴英國、、、加拿大等地旅居半年,避過了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社會動蕩。

匆匆離港赴英國

1966年,內地爆發聲勢浩大的“文革”,各種造反組織掀起了“踢開黨委鬧革命”、揪斗“走資派”的惡浪,全國出現了“打倒”一切的大動亂。

霍英東本是一介商賈,向來對政治並不感興趣,但那時也異常地關注起時局的發展,這可能是因為他那時已和內地方面建立一定的關系,自然關注內地的政局;另外,還因為內地的“文革”風潮已波及到他身處的港澳兩地,置身其中,自然也不能不聞不問。

在澳門,1966年底,左派澳門平民上街游行、請願,被澳門警方毆打,引起市民騷動,釀成警方槍殺8人、傷100多人的“一二·三事件”。民眾遂罷工罷市,澳門出現開埠400多年最大的一次內亂,外地人視澳門為畏途。霍英東名下的賭場生意也一落千丈,賭場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在香港,受內地“文革”浪潮之影響,也出現一連串的工潮,這些工潮是由渣華郵輪公司、南豐紗廠、四間的士公司、香港人造花廠、紅勘青洲英泥廠的勞資糾紛引起的。其中,牽涉工潮之中的的士公司老板胡忠、胡應湘、何添還是霍英東的,故他對這些工潮極為關注。

這些勞資糾紛,最初都是由工人自發采取行動的,後來一些“左派”工會介入其中,行

動突然變得激烈起來,每日都有人罷工罷市,在街頭靜坐、張貼大字報、派發傳單的景象隨

處可見,與內地如火如荼的“造反”浪潮並無兩樣。

一連串的工潮,影響到了香港的商業活動和社會生活。作為商人的霍英東,當時有一些樓盤正在興建和出售,從自身的商業利益著想,當然希望工潮平息。但是,工潮卻愈演愈烈,尤其是人造花廠的工潮,最後竟演變成了大騷亂。

1967年5月6日下午,在人造花廠九龍新蒲崗分廠門外,對立的兩派工人發生沖突,警方出動200余名武裝警察和“防暴隊”,用武力驅散工人,當場毆傷多人,拘捕21人,釀成流血事件……

霍英東在家里透過電視和廣播,看到、聽到了事件的經過後,思緒如潮,心情很複雜。經過一番考慮,當天晚上,他做出了一個決定:暫時離開已經出現混亂和動蕩的香港。

第二天一大早,他顧不上通知公司的要員,只和家人簡單打個招呼,就草草收拾行李,匆匆趕赴九龍啟德機場,臨時買票搭上飛往英國的客機,行蹤非常神秘和迅速。

多年之後,談起這段已經過去了28年的往事,霍英東告訴我:“那時,真是好笑,我連錢都沒有准備,只帶了幾萬元港幣在身上……”

到英國住了一段時間後,霍英東又前往加拿大、美國等地,周游列國半年之久……

而在霍英東離港之後,事態進一步惡化,“左派”人士每日都排隊到港督府抗議、張貼大字報、示威游行,霍英東屬下的有榮公司的淘沙工人和運輸工人,也參與大罷工。5月22日,游行隊伍遭到警方武力鎮壓,200多人受重傷,多人被捕。之後,港府和“左派”力量展開長期的對峙,先是工人大罷工,交通一度陷于癱瘓,爾後發展到城市游擊戰式的對抗,滿地真假炸彈。其中最激烈的一次,警方出動逾千名警察,動用直升機,攜帶先進武器,圍攻北角華豐國貨公司。當時,霍英東的好友利銘澤,不滿港府暴力鎮壓人,憤然辭去行政局首席議員等一切公職。進入8月,騷動擴大至邊境地區,在沙頭角一帶,大量民眾與英軍多次發生武裝沖突。

“六七風暴”,有51人死亡,800多人受傷,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動亂,它既使中英關系處于最低潮,也使香港經濟陷于癱瘓狀態,資金大量外流,港人大量移民。

出走外國乃因信心動搖

霍英東出走外國半年這回事,除了公司職員和家人知道外,外界並不太清楚,故我所搜集到的大量報章、書刊資料,對他的這段經曆也只字不提。至于他當時的心情、思想如何,則更是只有寥寥幾個知心的人才知道,因為霍英東極少向人提及這段經曆。

1995年7月,我才第一次聽說霍英東曾經出走半年的事,而且還是無意中聽到的。有一天,我和霍英東等人一起坐船從香港赴番禺南沙島,途中,我們聊起“六七風暴”的事。

“‘六七風暴’中,有一個‘斗委會’,曾經有人傳你參加,有沒有這回事?”我問霍英東。

霍英東斷然否定:“沒有,我當時已離開香港……”

“為什麼離開香港?”我接著問。

“那夜塑料花事件一發生,第二天我就即刻去了英國……”霍英東欲言又止,答非所問,似乎不想深談。

這時,坐在一旁的一位霍英東的助手說:“當時,內地正在搞‘文革’,不少人被剃頭發,被迫下跪,一些從香港回去內地的知士也首當其沖,紅線女被人剃頭發,鄧榮超也挨斗……見到這些情況,霍生思想受到一些沖擊,擔心香港也會這樣,于是就到世界各地走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