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隱退香港   走向紅色北京(1)

在逐漸淡出香港商界的同時,霍英東卻與方面走得更近,跟中方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起來。“六七”之後,他經常邀請李嘉誠、馮景禧、郭德勝、李兆基、王德輝等人到家里吃飯,讓內地官員與他們見面、接觸。1971年,他還帶李福兆、郭德勝到內地觀光、旅游……

一度計劃把“有榮”上市

霍英東雖然在“六七”之後,風光不再,處于“半冬眠”狀態,但他並非只是靠吃老本,而是仍然“掘金挖銀”——只是為別人帶來巨大財富的地產市道,他幾乎是不再涉足,因而他無緣享受了。

從霍氏集團提供的一份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到,自1971年至今,霍英東在香港發展的地產項目,只有寥寥幾宗,分別是:1972年發展的崇齡大廈,1973年發展的福榮街81~85號,1980年發展的聯安街8號,1985年發展的香島道41號和1986年發展的信德中心。

這10多年,霍英東正處于人生的中年、壯年階段,又身兼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長,名義上仍是香港地產界的龍頭大哥,但卻不能保持這之前10多年叱咤香港地產市場的勢頭,而是在這個市場淡出,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遺憾和感到痛惜的事;相反,不少華資地產商,就是在這10多年間大展宏圖,不斷發展和壯大。如今活躍于香港的這一批頂級富豪,幾乎都是在七八十年代迅速崛起的。

“六七”之後的霍英東在生意上實施只守不攻的低調、消極策略,在地產方面的收益,主要來自畢打行和港九各地一些樓宇的收租。由于他所大事承建的市政工程沒錢可賺,故他家族那些年較大筆的收入,就是來自澳門賭場的分紅和物業的收租,進帳極之有限。但是,雖然霍英東那些年在地產市場隱退,然而其作為香港超級富豪的地位並沒有被動搖,由此足見他的家底原本是如何雄厚!

20世紀60年代後期,香港市民炒股成風;尤其在1969年李福兆創辦遠東證券交易所,1971年胡漢輝等人創辦金銀證券交易所之後,香港的股票市場更是風起云湧,不少公司乘勢上市,大量套取現金,大發橫財。霍英東向來對公司上市不感興趣,他所持的觀點是:“我又不是不會做生意賺錢,何需把公司上市,讓別人幫我做生意?”由此可見霍英東穩健的經商作風。

但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霍英東突發奇想,計劃將自己旗下的有榮公司上市。當時,他不多的商界和他旗下公司的職員也大感奇怪。有人認為,霍英東此計劃,可能是繼1967年初改組霍興業堂之後,淡出商界的第二步實際行動:一來借上市,在英、美聯手“封殺”自己發展空間的形勢下突圍而出,開一條生財之道;二是對香港前途信心動搖,因而借上市,避免一旦時局有變時,家族資產全軍覆沒。

正當霍英東密鑼緊鼓籌備“有榮”上市之時,香港股市突然刮起大風暴。1973年3月份,由于香港一些大財團從股市獲取巨額利潤後,紛紛將錢外調,加上假股票充斥市場,大財團人為造市,以及受西方“能源危機”影響,股市大幅暴跌,跌勢急勁,導致人心惶惶,競相拋售,從而引發香港曆史性第一次股災。一個月後,恒生指數自17000多點跌破1000點大關,此後,恒指又一直滑落,到1974年底,更跌至150.11點,香港經濟深受打擊。有鑒于此,霍英東打消了“有榮”上市的計劃。

幫中共做統戰工作

在逐漸淡出香港商界的同時,霍英東卻與北京方面走得更近,跟中方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起來。

與中方早期的關系,霍英東始終不願多談,有時我多加追問,他也是輕描淡寫說上一兩句。倒是長期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的有關人士,在與我的交談中,透露了這方面的不少情況——

“你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多年,而且又是做統戰工作的,應該知道中方何時開始關注霍生?”

“是在‘六七風暴’之後。當時,我們就抓住幾個人,一個是利銘澤,一個是霍生,還有一個是中華廠商會的黃篤修……”

利銘澤在“六七風暴”期間,因不滿港英當局武力鎮壓人而憤然辭去行政局首席議員之職,從此與中方的關系更為密切;接替他成為首席議員的,就是創辦東亞銀行的簡東浦家族的第二代成員簡悅強。

至于黃篤修,則是“淘大”家族的後人,當時是香港淘化大同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在打理家族生意之余,黃篤修也活躍于社會事務方面,曆任多屆中華廠商會的會長。他自60年代初期起,與中方官員有往來。

他繼續說:“20世紀70年代初,利銘澤經常出面邀請行政、立法兩局的華裔議員及其他社會知士,在他家里聚會,或者在利園霓虹館吃春茗,不少兩局議員和邵逸夫、包玉剛、何善衡等人士都參加了。黃篤修最初不敢公開與新華社往來,起初只是單獨與梁威林見面,還頗畏縮。他抱手作揖對梁威林說:‘包涵,包涵。’這表示礙于環境,他不便請梁威林到中華廠商聯合會和大家見面,並強調‘中國人都是的’。我們通過黃篤修,直接和間接地了解了一些我們較為疏遠的朋友,其中有丁鶴壽的父親丁熊照、九龍總商會的謝伯昌、蘇浙同鄉會的余季良、山東幫的張軍光等人。後來,黃篤修還回內地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