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50節:第一戰將趙匡胤(10)

韓令坤顯然被刺激著了,此人不僅迅速拿下揚州,並且一鼓作氣擴大了戰果,把附近的泰州也順勢攻破。一時之間,江北重鎮有一大半都在後周的手里,看來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

回到滁州城里,這時趙匡胤已經成了滁州城里的城管了。沒有辦法,他不管誰管?軍民人等,街市弄堂,乃至于小商小販或者強盜匪徒,他都要管。這可真是麻煩,好大的滁州城啊,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這讓年紀輕輕,習慣快刀斬亂麻的趙匡胤怎一個煩字了得?

還好,柴榮充分體諒了趙匡胤的難處,給他及時派來了一個人,把他從雞毛蒜皮的小事里給解脫出來。這個人姓趙,名普,是個年紀比趙匡胤稍大的書生。就像名字一樣,這是一個沉默寡言,臉色平靜,外表一點都不出奇的普通人。他的履曆也很簡單,之前只是大將劉詞的府中幕僚,所有的工作都在幕後,不為人知。劉詞在高平之戰立下大功後,很快就死了,臨死之前,鄭重上遺表把趙普推薦給皇帝。

柴榮已經有了太多的人才,他把趙普派給了趙匡胤。

曆史記載,當天趙匡胤正心煩,他的手下抓到了一百多個趁火打劫,擾亂制安的匪徒,一百多個,想想吧,一個一個地審,要審到什麼年月去?何況就算他們每人只作案一次,每次傷害一個人,那就是多大的危害?趙匡胤最恨的就是這種人,對傷害平民百姓的匪徒絕不能手軟!為了殺一儆百,他的命令像在戰場上一樣簡單有效——拉出去,都給我砍了!

這時有一個聲音非常平靜地說,"將軍,在混亂之中逮捕的強盜,其中一定有很多是冤枉的。請您交給我,讓我審理一下。"

是趙普,雖然平靜,但是目光直視趙匡胤,絕不閃爍退縮的趙普。

趙匡胤與他對視了好一會兒,出人意料,文弱的書生絕不退讓,就像多年以後那樣,讓步的居然是趙匡胤。那好吧,在對視中慘敗的趙匡胤有點壞笑——拿走吧,這些人都是你的了,你一個一個地給我審出來。

沒想到趙普真的一個一個地審問,並且盤查出有很多後周的大兵們誤抓誤判的。這時候趙匡胤震撼了,一百多人命啊,險些被他誤殺!在戰場上可以殺人不眨眼,可他絕不想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做一個滿身血腥的人。要注意,這是真的,趙匡胤一生都在奉行著這樣的原則。

從此之後,趙普在趙匡胤的心里,別有分量,不比尋常。

滁州城,這里有著趙匡胤太多的回憶。多年以後,他的兒孫們在這里給他修建了"端命殿",以紀念"應天順人,啟運立極"的太祖皇帝在這里"曆試于周,功業自此而成,王業自此而始",同時這里也是他與他的首席大臣,終身精誠合作,兄弟相稱的趙普風云際會的地方。但是,趙宋的史官們,也都在極力地回避著另一件也發生在這時的滁州的事情。

那是趙匡胤畢生的大恨,讓他永遠都無法原諒自己,傷痛之深,讓他在臨去世的前一年,還回到了出生之地洛陽,撲倒在自己父親的墳前,深深地懺悔懷念。

父親,原諒我……

事情發生在一個深夜里,剛剛劇戰易主的滁州城外,突然來了一支軍隊,向城上的士兵喊話,要趙將軍馬上開城,他的父親到了。

趙匡胤驚疑不定,立即登城,他和父親雖然同在一軍,但是所屬不同,很少有見面的機會,這時突然間深夜出現,到底是真是假?

是真的,城下真的是他的父親趙弘殷。趙弘殷本來跟著韓令坤去攻打揚州,可是半路上突然發病,只得返回來調養。在路上,他聽到了趙匡胤奪得滁州的消息,是特意繞道來看他的。

趙匡胤一陣激動,兵凶戰危,生死難料,突然間竟能和父親在戰場上重逢,這是多大的驚喜!但是他馬上就控制住了自己,他現在不僅僅是父親的兒子,更是皇帝陛下選派的滁州守將。

他的回答是——父子雖是至親,但城門關閉乃是王家之事,兒不敢奉命。

就這樣,身染重病的趙弘殷被兒子擋在了關外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之後,趙匡胤才親自把父親迎進城去。但是趙弘殷的病情更加沉重了,已經不能再如期起程,返回開封靜養,只能留在滁州。就在這個時候,柴榮突然傳來了命令,令趙匡胤火速趕往揚州,韓令坤部如有敢從揚州後撤者,不論是誰,立即殺無赦!

戰局突然劇變,和談不成的南唐已經大舉增兵,由南唐皇帝李璟的弟弟李景達為帥,統率精兵六萬,來江北決戰。李景達知兵好武,可沒有李璟那樣的好風度,他才過長江,就派出了南唐右衛將軍陸孟俊,第一戰一舉收複泰州,然後馬上進逼揚州,一場血戰,韓令坤竟然被迫後退,把揚州給丟了。

這還了得?柴榮沒有二話,他給了趙匡胤兩千人馬,這兩千人有權可以斬殺任何後退逃跑的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