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腐敗者的奢侈排場 第26節:中華第一大宴(2)

滿漢全席的種類

滿漢全席是我國一種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大型宴席。既有宮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菜點精美,禮儀講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全席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燒烤、火鍋、涮鍋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滿漢全席主要分為以下六種:

蒙古親潘宴

此宴是清朝皇帝為招待與皇室聯姻的蒙古貴族所設的禦宴。一般在正大光明殿設宴,由滿族一、二品大臣作陪。清朝曆代皇帝都很重視此宴,每年循例舉行。受邀參宴的蒙古親族也視此宴為大福,對皇帝在宴中所賞的食物十分珍惜。《清稗類鈔》記載說:"年班蒙古親王等入京,值頒賞食物,必之去,曰帶福還家。若無器皿,則以外褂兜之,平金繡蟒,往往湯汁所沾,淋漓盡,無所惜也。"

廷臣宴

此宴于每年正月十六日舉行,由皇帝親點大學士,九卿中有功勳者參加,固興宴者榮殊。宴所設于奉三無私殿,宴時循宗室宴之禮。皆用高椅,賦詩飲酒,每年循例舉行。蒙古王公等都參加。皇帝借此施恩來籠絡屬臣,而同時又是廷臣們功祿的一種象征形式。

萬壽宴

萬壽宴是清朝帝王的壽誕宴,也是宮廷的大宴之一。後妃王公,文武百官,都以進壽獻壽禮為榮。宴間名食美肴不可勝數。如果遇到大壽,慶典更為隆重盛大。衣物首飾,裝潢陳設,樂舞宴飲一應俱全。光緒二十年十月初十日慈禧六十大壽,于光緒十八年就頒布上諭,壽日前月余,筵宴就已經開始。僅事前江西燒造的繪有萬壽無疆字樣和吉祥喜慶圖案的各種釉彩碗、碟、盤等瓷器,就達到29170余件。整個慶典耗費白銀近1000萬兩,極盡奢華,在中國曆史上是空前的。

千叟宴

千叟宴,顧名思義是年歲較大的老人參加的宮廷筵宴。據清代曆史文獻記載,康熙、乾隆兩朝舉行過4次千叟宴: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三月舉行首次千叟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正月在清宮陽春園舉行第二次千叟宴。康熙帝在席上作七律詩一首,名曰《千叟宴詩》,與宴滿漢大臣也作詩奉和,以記其盛,千叟宴因此得名。乾隆五十年在乾清宮舉行千叟宴,與宴者三千人,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嘉慶元年正月再舉千叟宴于甯壽宮皇極殿,與宴者3056人,即席賦詩三千余首。後人稱謂千叟宴是"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九白宴

九白宴開始于康熙年間。康熙最初定蒙古外薩克等四部落時,這些部落為表示投誠忠心,每年以九白為貢,即:白駱駝一匹、白馬八匹。以此為信。蒙古部落獻貢後,皇帝高禦宴招待使臣,謂之九白宴。每年循例而行。後來道光皇帝曾為此作詩:四偶銀花一玉駝,西羌歲獻帝京羅。

節令宴

節令宴系指清宮內廷按固定的年節時令而設的筵宴。如:元日宴、元會宴、春耕宴、端午宴、中秋宴、重陽宴、冬至宴、除夕宴等,都是按節次定規,循例而行。滿族雖然有自己的食俗,但入主中原後,在滿漢文化的交融下,大量接受了漢族的食俗。又由于宮廷的特殊地位,遂使食俗定規詳盡。臘八粥、元宵、粽子、冰碗、雄黃酒、重陽糕、乞巧餅、月餅等儀器在清宮中一應俱全。

豪華繁瑣的大宴

滿漢全席包括的六大宴,每一宴會的操辦都耗盡國家大量積蓄,僅以千叟宴為例:第一次千叟宴前夕,正值康熙60整壽萬壽慶典之時,此刻大清王朝四海奠安、民生富庶。各地百姓有感于康熙的恩澤,甚至一些年老的百姓紛紛從幾十里、幾百里的京畿,或者幾千里的外地自發前來祝壽。作為大清王朝的聖明帝王,康熙見到這種情形,深感民眾的誠心。為了不讓遠道而來的眾人空手而歸。于是,在萬壽慶典的前一日特發諭旨,在北京西郊的暢春園宴賞眾叟。這些人的年齡都在65歲以上,共有2800余人。

康熙帝為圓滿舉行這次盛宴,在宴前數月,就多次下達諭旨,令宮廷各衙門的官員和工匠做許多准備工作。將老叟們要出入的宮門重新油飾一新,把盛宴周圍的殿宇房間布置得光彩照人。禦膳房內增添了炊具、食具、飲具及膳桌、坐墊,僅為老叟們端送膳品的夫役就雇用了156名。宮廷筵宴用的涼棚、宴席中的各種主副食品、酒等更是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