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發展遺失的缺憾 第75節:我國古代的造紙(3)

元明時期竹紙的興盛創造了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發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產及天然漂白,使竹紙產量大有改進。清代由于造紙業的大發展,麻及樹皮等傳統造紙原料已不能滿足需要,竹紙在清代占了主導地位,其他草漿也有發展,河南、山東等地有人用麥草、蒲草。陝西、甘肅等地有人用馬蓮草,西北用芨芨草,東北用烏拉草。我國用蔗渣造紙始于清末,張東銘在徐家坡設一造紙廠以蔗渣為原料。清代草漿生產技術有了很大進步,用仿竹漿、皮漿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漿。著名的涇縣宣紙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漿和檀皮漿抄制而成,其生產工序一直延續至今。蘆葦在清末也有使用。

造紙術的傳播

造紙術首先傳入與我國毗鄰的朝鮮和越南,隨後傳到了日本。在蔡倫改進造紙術後不久,朝鮮和越南就有了紙張。朝鮮半島各國先後都學會了造紙的技術。大約公元四世紀末,百濟在中國人的幫助下學會了造紙,不久高麗、新羅也掌握了造紙技術。此後高麗造紙的技術不斷提高,到了唐宋時,高麗的皮紙反向中國出口。西晉時,越南人也掌握了造紙技術。公元610年,朝鮮和尚曇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紙術獻給日本攝政王聖德太子,聖德太子下令推廣全國,後來日本人民稱他為紙神。

中國的造紙技術也傳播到了中亞地區的一些國家,並從此通過貿易傳播到了印度。公元751年,造紙術傳入阿拉伯。這一年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率部與阿拉伯軍隊交戰,唐軍大敗,被俘士兵中有從軍的造紙工人。阿拉伯最早的造紙工場,是由中國人幫助建造起來的,造紙技術也是由中國工人親自傳授的。10世紀造紙技術傳到了敘利亞的大馬士革、開羅、埃及與摩洛哥。

歐洲人是通過阿拉伯人了解造紙技術的,最早接觸紙和造紙技術的歐洲國家是西班牙。公元1150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薩狄瓦,建立了歐洲第一個造紙場。公元1276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紙場在蒙地法羅建成,生產麻紙。法國于公元1348年,在巴黎東南的特魯瓦附近建立造紙場。此後又建立幾家造紙場,這樣,法國不僅國內紙張供應充分,而且還向德國出口。德國14世紀才有自己的造紙廠。英國因為與歐洲大陸有一海之隔,造紙技術傳入比較晚,15世紀才有了自己的造紙廠。瑞典1573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紙廠,丹麥于1635年開始造紙,1690年建于奧斯陸的造紙廠是瑞典最早的造紙廠。到了17世紀歐洲各主要國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紙業。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後,最先在美洲大陸建立了造紙廠,墨西哥造紙始于1575年。美國在獨立之前,于1690年在費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紙廠。到19世紀,中國的造紙術已傳遍五洲各國。

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對于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因此,造紙術被評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