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發展遺失的缺憾 第78節:遙遠的青銅器(3)

曾侯乙編鍾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此鍾為曾侯乙所造。這里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曾侯乙是地處楚國境內北部的曾國皇宮的一名樂師,他對音樂要求非常嚴格。後來銅碌山發現了一塊巨大的天然銅,質地純淨,重達萬斤。曾侯乙很早就想制造一件偉大樂器,于是派人連夜趕到楚境,將銅運回。運銅途中遭到楚國的三次截擊,最終還是有驚無險地運回到曾國。

編鍾鑄成後,曾侯乙大宴群臣,編鍾奏響震耀古今,場景之恢宏可謂空前絕後。秦王聞聽編鍾之事後,派樂府總管親往觀摩,樂府總管深知秦王之意,領命前往。這時楚王秘密派了一名高手前去盜鍾,以阻止曾國把編鍾貢獻給秦國。秦樂府總管到曾國後,曉以利害、動之以情地對曾侯乙游說:秦強大無比,且雄霸中原之心堅決,楚國尚不敢開罪,何況這小小的曾國。只要獻上編鍾,秦王大悅,就能保全你曾國清平康樂。曾侯乙雖是個剛正賢雅之人,但為了舉國百姓的生死,不得不委曲求全,答應將編鍾獻于秦王。

當夜曾侯乙遣去眾人,獨自留于樂宮之內,對著編鍾揮淚作別,然後離去。整套編鍾被運送到大秦後,秦國慶祝勝利,殺豬宰牛犒勞軍士,並在秦百萬大軍圍觀下舉辦了一次大規模的聲樂歌舞表演,當壓軸戲編鍾演奏時,秦王大驚,因為編鍾可以發出世上最純粹的音樂,這音樂竟能淨化秦國士兵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人間的美好,軍士們的兵器紛紛落下……秦王開始把編鍾當成燙手的山芋,于是秘密派人射死曾侯乙,以編鍾是曾侯乙畢生的心血,尊重曾侯乙為由,命編鍾陪葬曾侯乙。

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1979年,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的曾侯乙編鍾得以重見天日。這是我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現,轟動了全國,震驚了世界。1997年7月,在香港政權交接儀式的慶典音樂會上,編鍾奏出了中華民族的世紀強音。

青銅器制造業的衰落

青銅器制造到了秦朝以後就漸漸衰落下去。出于對古代文化的尊重與愛好,或是出于複古以宣揚傳統禮教之目的,唐朝以來開始仿造先秦青銅器,到宋朝時達到鼎盛。當時金石學興起,公私皆以收藏商周青銅器為樂事,宋宮廷曾據內府所藏商周青銅禮樂器大量仿造,以為郊廟之用。特別是政和年間,由于徽宗酷喜古物,常命良工仿制新得之古器。但南宋之後,銅器常被銷毀鑄幣,宋代仿制古器流傳到現在的為數較少。但宋代仿古之風延續至元、明、清時代。元代時詔修諸路府州邑縣之廟宇以供春秋祭祀。元成宗時為此設置了出蠟局,以仿制古祭器。明代的仿造規模甚大,留傳于世的作品也較多。明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因見郊壇宗廟及內廷所設之鼎均非古制,遂生複古之心,于是在宣德三年敕諭工部仿照宋人《考古圖》、《博古圖》等書所記商周青銅器器形,鑄造仿古銅器,同時也下令仿造內府所藏名窯四款式典雅者鑄銅器。但是無論如何,這時的青銅器制造,再也無法與先秦時期相媲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