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1節:第二章 清中晚期禁衛軍(1)

清帝在紫光閣閱試武進士時,先命皇子演練騎射,以示朝廷對武藝的尊崇。

每年春秋兩季,八旗將士在德勝門外十里的仰山窪村集中操演武藝;同樣在春秋演試火器炮石,地點在盧溝橋。

清帝的閱兵儀式,制度規定為三年舉行一次。大閱時,皇帝身穿戎服、披甲胄,所有侍從的大臣、衛士均一身甲胄。皇帝的駕前是前引大臣,駕後是後扈大臣、豹尾班,隨後是禦前大臣、禦前侍衛,黃龍大纛之後是上三旗侍衛親軍。閱兵場建有一座帳殿,皇帝駕臨帳殿後,豹尾班按翼排列左右,將黃龍大纛樹立在禦殿旁,上三旗侍衛親軍按翼環衛在皇帝四周。

大閱的舉行地點有兩處,一處在南苑,一處在德勝門外。大閱舉行時,禁衛軍各營除步軍營外都上場操演陣法。步軍營負責衛護帳殿。在帳殿外派兵400人四面巡邏,在八旗大營之前派500人備控驚馬、禁約聲息。

南苑大閱兵較德勝門外親閱八旗演陣,規模更大。南苑閱兵注重場面的宏大和隊列的整齊。屆時,前鋒營作為首隊,共有八隊,每隊寬六丈,其左右是護軍營兵,也列為八隊,每隊寬七十五丈七尺五寸。護軍的左翼為健銳營官兵,右翼為火器營官兵。在槍炮連環響後,各隊隨著首隊進止。健銳營與火器營兵馬交沖。

在德勝門外閱兵操演中,火器營居于突出地位。漢軍火器營左翼四旗從東上場,右翼四旗從西上場。每旗持鹿角衛士20人,衛士88人,引旗衛士4人,長槍手20人。鹿角衛士旁列10門炮,100支鳥槍,100面藤牌,設炮兵30人,禦炮車兵100人,10面纛,執纛衛士30人,20面小旗,負旗將士20人,20面紅旗,負旗衛士20人。還有麾旗2面、鳴金兵10名、吹海螺兵5名。滿洲火器營左翼四旗在漢軍左側,右翼四旗在漢軍右側。每旗由1位副都統、3位參領、10位散秩驍騎校統領。每翼由2名都統指揮。

演練開始,麾旗兵揚旗,鼓聲大作,鹿角兵前進,分隊侍立。藤牌兵在場中躍舞,作斬殺敵人狀,有分有合,演練三輪後退下。鼓聲響起,號令前進,鳥槍兵列隊而進。槍聲齊發——發槍不一致的士兵將被治罪。麾旗一落,金聲初起,槍聲即止。然後擂鼓聲隆隆,執麾旗者再次揚旗,鳥槍隊再作一番演練。如此九上九下,連環演示槍法。滿洲前鋒、護軍乘馬從兩翼馳出,彼此奔馳,三軍將士作沖圍狀,盤旋數次。槍止之後,鳴金聲響起,八旗驍騎兵沖陣而出,海螺畫角齊鳴,傳宣官呼喊三次收兵。軍士們頓首歡呼,向皇帝叩禮而退。兵部官員報告皇帝閱兵完成。

第二章清中晚期禁衛軍

一、清仁宗時期禁衛軍的積弊

1.八旗軍已非昔日勁旅

嘉慶四年(公元1799),89歲的乾隆皇帝在執政63年之後,終于病逝。至此,清王朝已經走過了150余年的歲月,被稱為盛世的清朝鼎盛時期隨著乾隆皇帝的離世而無形地宣告結束。在位4年的嘉慶皇帝親政。

清代的滿洲侍衛任何一個王朝的制度,都難以在曆經150年之後仍能保持原狀,這是中國曆代王朝都無法突破的問題。禁衛軍也已經不再是清朝鼎盛時期的禁衛軍了。嘉慶皇帝面臨的禁衛狀況是,軍紀廢弛,懈怠散漫的風氣十分嚴重。當然松懈是日漸養成的。早在乾隆晚年,就已出現了衰敗的苗頭。

嘉慶皇帝自親政後,一直關注著禁衛軍的狀況。嘉慶六年,皇帝就注意到皇宮和京師城門的守衛都存在問題。從嘉慶皇帝于該年發布的一道上諭中,可以看出皇宮值守的松散狀況:

向來紫禁城內派有六大班,諸王、文武大臣及前鋒統領、護軍統領等輪流值宿。嚴密稽查。乃日久漸涉疏懈。又總管內務府大臣等,從前均輪班上夜。會亦廢弛。以至太監及護軍人等,竟敢乘夜賭博,無所畏忌。禁地森嚴,豈可不加意整肅!

皇帝出巡時,京城九門增派驍騎營士卒巡邏值班。但是據大臣奏報,增派的驍騎營士卒常常不願到崗,私自雇人頂替。為此,嘉慶皇帝命兵部、步軍統領衙門重申禁令,嚴禁守城軍允許他人冒名頂替,並同時詳細制定了巡守城牆的章程。此後,八旗步軍營與驍騎營按原人數共同守城,兩營輪查;值守官兵10天一換。八旗都統和步軍統領衙門不時派人前往稽查,兵部也派官員分城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