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2節:第二章 清中晚期禁衛軍(2)

但是江河日下的局面已經難以挽回。禁衛軍的總體風氣是:"官兵怠玩成習,漸至舊章廢棄。"守衛宮門的侍衛和護軍,值守時常常連腰刀都忘了佩帶,遇到王公大臣或長官經過,才慌忙把腰刀佩上。長期苟且混事,甚至淡忘了規章和責任。遇到非常情況時,顯得狼狽不堪。嘉慶十年(公元1805)三月初一,一個名叫薩爾文的人持刀,試圖強行進入神武門。守門章京、護軍面對這一突如其來的事件,驚慌失措,慌亂中竟找不到刀、劍,亂成一團。最後是仗著人多才奪下了薩爾文的刀,將他砍傷並生擒。嘉慶皇帝得知詳情後,對守宮禁衛軍的表現非常不滿。雖然護軍們沒有老實承認他們的疏漏,但是皇帝從事件的過程判斷出他們紀律的松懈。在詔書中指出此事:"顯系彼時伊等未佩帶腰刀!"同時對他們作出嚴厲訓斥。並要他們將訓令張貼在各宮門的值班房舍中。

嘉慶年間最為嚴重的事件,是此後八年發生的白蓮教徒打入皇宮事件。這件明顯威脅王朝安定的大案,守衛宮門的禁衛軍是沒有理由開脫責任的。在這些不斷發生的瀆職責任的背後,是滿清傳統的八旗精神的敗落。太平日久,八旗子弟已經不再具有當年的驍勇和效力朝廷爭取榮耀的心境。一方面是不愁衣食,無所事事,興趣大多轉向娛樂;另一方面八旗人口增加過快,造成個人仕途升遷的機會按比例減少,從侍衛晉升到高級武官的可能越來越小。八旗侍衛制度也就日漸失去了吸引力。在這兩重因素的作用下,禁軍衛士們的責任心和榮譽感日漸消減,玩忽職守成為風氣。各都統也大多應付差事,在挑選兵丁時只考慮幾丁抽一,或是從本旗的福利著想,為了解決旗內的貧困戶,常把吃糧當兵的機會給予他們,而很少考察其是否嫻習武藝。由這些兵甲充當的侍衛,其素質可想而知。得知這些弊病後,道光皇帝氣憤地斥責說:兵餉的設立,原本是養有用之兵,並非養贍貧乏戶口!為此,道光皇帝要求負責抽選兵丁的都統,務必選拔弓力較強、擅長騎射的人才。

一個王朝到了衰敗的晚期,許多惡劣的積習,不是皇帝的幾個用語嚴厲的詔令所能禁止的。

清中晚期的八旗士兵到咸豐時期,八旗禁衛軍的缺額非常嚴重。大臣端華憂心忡忡地上奏皇帝,稱僅查八旗步甲,空額就達1500人。咸豐皇帝對于禁衛軍的狀態甚為痛心,作出了一道上諭:

國家設立營伍,稽查奸宄,捍衛地方,必當隨時整頓,方能有備無患。京師重地,尤關緊要。朕聞步營兵數多不足額,街道堆撥往往雇夫充數。該管官巡查,明知不究,似此上下相蒙,尚安望禁暴詰奸緩急可用?著步軍統領徹底清查,嚴懲頂替,甄汰老弱,挑選精壯,務令兵歸實用,餉不虛糜。至禁城內外各門尤宜嚴肅。

此後皇帝所等待的矯治這些頑症的跡象,沒能出現,反而問題越積越多。同治四年(公元1865),醇郡王奏稱:巡捕五營備操官兵2000人中,精壯無多,形象疲弱,按名點驗時,發現有一半人名次不符。

同治以後,東華門的守衛松懈到了這種程度:門外的貨郎竟可以挑著燒餅擔子,從東華門進到宮里去賣;盜賊入宮偷竊的事件屢屢發生,例如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清宮發現端門門樓上的庫房失竊,窗格有撬開的痕跡,丟失庫存腰刀九十余把。更有甚者,光緒年間,皇宮的太和殿內,夜晚竟會有一名瘋子進入,並且袒臥在里面睡覺,直到第二天黎明才被太監發現。

2.順貞門皇帝驚駕

嘉慶八年(公元1803)閏二月十二日,清仁宗颙琰從圓明園回到紫禁城。但是就在皇帝進入神武門後,突然發生了一件絕對出乎嘉慶皇帝意料的事情。

神武門皇帝每次從神武門入宮後,都要在正對著神武門的順貞門前換轎。嘉慶皇帝正在換轎時,突然從神武門內西大房南山牆後跑出一個人,手持小刀,撲向皇帝。嘉慶皇帝急忙躲回禦輦,當時侍衛、護從們驚呆了片刻,然後就是一片混亂。皇帝躲在禦輦中十分窘迫難堪,百余名侍衛驚慌失措。隨駕的定親王綿恩(嘉慶皇帝的侄子)只得沖上去,護在皇帝的禦輦前,衣服被凶手的小刀紮破。皇帝的姐夫固倫額駙拉旺多爾濟和禦前侍衛丹巴多爾濟、珠爾杭阿等五人協助定親王,一起搶奪刺客的刀子,其中禦前侍衛珠爾杭阿的身上有三處被紮傷,但他毫不退縮,終于將刺客擒住。整個過程中,百余名侍衛和扈駕的士卒,都站在一旁,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