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3節:第二章 清中晚期禁衛軍(3)

這一刺殺皇帝的事件震驚了朝野。驚駭之下,人們也深感疑惑:一是刺客怎麼會潛入皇宮,藏在後宮禁地的西大房後?二是刺客直奔皇帝禦輦撲來,竟那樣容易而且幾乎得手?三是這背後究竟有什麼陰謀。

其實,這並不是一件蓄謀已久的、背後有著政治目的的刺殺案。

經過嚴刑審問,刺客老實說出了他的所想所為。

此人名叫陳德,北京人氏,47歲。此人曾數次在官員家中做過傭役,並有兩三年隨內務府包衣常索做臨時幫工,幾次入宮運送東西,例如給後宮送過瓷器。其妻死後,岳母癱瘓在床。兩個兒子還未長大。行刺前,他受雇于孟家。攜家口一起住在孟家。一段時間後,孟家嫌他家閑人多,便將他辭退,清走其全家。一家人無奈,只得借住在朋友黃五福家。陳德其人,性情比較疏狂,喜好豪飲、閑聊,家中的生計時時處于危機狀態。最終陳德厭倦了為養家而奔波的生活。

陳德在供詞中說:"我無路尋覓地方,一家老小無可依靠,實在情急,要求死路。自尋短見,又覺得無人知道,豈不枉死了?聽見皇上今日進宮,就早些出門,同了大兒子一起進東華門,出牌樓門,從西夾道走到神武門。看見皇上到了,就手持小刀上前。本想犯了驚駕大罪,當下必定被侍衛用亂刀剁死。圖個痛快,也死個明白。實在並無別故,也無冤枉,更無人指使。"

這就是一個有點不安分的貧民,在不想安分地死時,想出的一個幼稚的、冒險的死法。造成嘉慶皇帝的一場虛驚。如果守門護軍能夠嚴格守門,陳德和他的兒子就不可能進入宮中;如果從東華門至神武門的巡守人員能恪盡職守,陳德也就不可能實施他荒誕幼稚的"驚駕"行動。

最後陳德沒能痛快地死,案結後被凌遲處死,他的兩個兒子被絞死。嘉慶皇帝撤銷了一大批瀆職的守門侍衛和護軍官兵。

遇刺當天,嘉慶皇帝頒發諭令,重申門禁:"大內門禁,關防實為緊要,是以朕諄諄降旨教導,原恐不法之人滋生事端。"禦史費錫章奏請添設腰牌,所有出入皇宮者均須佩帶。嘉慶皇帝沒有允准。批語道:"朕臨蒞所在,皆屬禁地,如駐圓明園、巡幸熱河、木蘭等處各行在,即與宮廷無異,斷無皆用腰牌之理。"

此案告結後,嘉慶命令領侍衛內大臣、禦前大臣、軍機大臣、前鋒營統領、護軍營統領、內務府大臣聚議,就皇宮禁衛擬定一個辦法。眾大臣商議後回奏,說禁衛章程已擬定得明明白白,載在《大清會典》中,但沒有嚴格執行。眾大臣又草擬了補充條款29條,嘉慶皇帝看過後,又加上3條。主旨是整肅門禁,要求所有值守人員務必嚴格執行條規。3.天理教徒打進皇宮

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八月,皇帝一行到達避暑山莊,隨後去木蘭圍場准備行圍。由于氣候的原因,皇帝改變了行圍的計劃,決定回鑾。嘉慶皇帝命令皇二子旻甯、三子旻愷先回京師。九月初五日,皇帝一行回到避暑山莊。初十日前往東陵拜祭,然後回京。十五日,皇帝的乘輿在東陵與京師之間的丫髻山行宮駐蹕時,京師紫禁城中發生了一場震驚天下的事變:數百名信奉白蓮教的農民打進了皇宮。

白蓮教是佛教在中國民間發展出來的一個支系,早在元朝末年,反元的農民武裝就是由信奉白蓮教的韓山童領導的。朱元璋後來成功地在這個基礎上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明朝的"明"字就含有白蓮教的意旨。清朝民間又從白蓮教發展出了名為天理教的支系,主要活動地是山東。後來蔓延到北京南郊。乾隆年間,步軍統領傅恒曾捕獲了黃村的一名女首領,處以死刑,繼而懲治其黨,其勢力一時委頓下去。

天理教派,是將佛教的一些經文與道教、迷信相雜糅,信奉者都是平民。這一教派規模不大、教徒不多,但這些狂躁無知的信徒卻雄心高漲。他們利用鄉土關系,聯絡了在宮中的一些宦官,將他們納入該組織,成為日後的內應。

上一年秋天,彗星出西北方,自以為智謀過人的天理教首領林清,以為時機到了,准備在九月十五日起事。其黨徒中有一名漢人軍官,建議十七日起事,因為該日朝廷大臣要前往皇帝駐蹕的京郊行營迎駕。林清一貫迷信所謂吉日,不肯更改起事日期。起事人數,原打算數百人,但太監們認為皇宮面積太小,難以容納,加之迷信林清的高超"神術"必能取勝,定為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