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8節:捌  從君權到民權(5)

從君權到民權,其實是邏輯的必然

○你這樣說,我覺得真是很有意思。墨子原本是"體制外"的,走著走著,卻走向了"君主專政"。孟子原本是"體制內"的,走著走著,卻走向了"人民革命"。怎麼會是這樣?還有,孟子既主張"君主獨尊",又主張"以民為本",又怎麼統一呢?

■我們先討論第二個問題,行嗎?

○行,請講!

■前面說過,孟子的學生萬章曾經問他的老師,說"舜有天下也,孰與之"?也就是說,舜是怎麼得到天下最高領導權的?這個問題很嚴重,或者說很重大。

○為什麼很嚴重、很重大?

■因為涉及政權的合法性。所謂"孰與之",用今天的話說,也就是"誰授權"。孟子答曰"天與之",就等于說是"天授權"。這就是"君權神授"了,所以我說孟子至少在思想上是"體制內"的。但是這樣一來,又有了一個新的問題。

○天是怎麼授權的,對不對?

■對。這個問題不講清楚,"君權神授"就不能成立。實際上,萬章已經把問題提出來了。萬章問,天授權,是反複叮嚀囑咐了嗎(天與之者,諄諄然命之乎)?這當然不可能。于是孟子說,天不會開口,它通過事實來說話(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怎麼通過事實來說話?

■天子做的每一件事,天也滿意認可,老百姓也滿意贊同,這就是天的授權,也就是天通過事實來說話。

○請問,這到底是天的授權,還是人的授權?

■孟子的說法是"天與之,人與之"。

○雙重授權?

■對!這是孟子了不起的地方。表面上看,孟子的說法是雙重授權,既是"天與之",也是"人與之"。但我們要知道,天是不說話的,也不可能給天子簽一份授權書。所以,歸根結底,還是人授權。這樣一來,孟子就"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君權神授"變成了"君權民授"。而且,他還是"和平演變"、"和平過渡"。

○這就為他的"民本思想"提供了理論依據?

■正是如此。

○那麼,孟子的這個說法,是他自己的創造呢,還是有來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