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72節:本書看點(4)

*

真理可能只有一個,卻未必就掌握在自己手里。或者說,我們未必就掌握了真理的全部。更多的情況,可能是我們掌握了真理的部分,別人也掌握了真理的部分,大家都只掌握了某一部分,合起來才是全部真理,甚至合起來也還只是真理的更多部分。

*

毫不利己,可能"專門利人";兩袖清風,可能"造福一方"。但也可能相反——毫不利己,專門害人;兩袖清風,十惡不赦。

【拾貳】

道家的主張,就是"不折騰,才有救"。

*

君無為,則民自治。領導什麼都不做,下級和民眾就什麼都做了。

【拾叁】

當人們對此刻不滿時,就會想念和向往從前。這個時候,人們往往只記得住從前的好處,記不住從前的壞處,正所謂"只見笑容,不見鬼臉",而且那好處也往往被放大。

*

文明、富裕、科技進步,絕不是導致罪惡的原因。貧窮、愚昧、落後,才是萬惡之源。

*

治國不妨消極無為,做人最好沒心沒肺。

【拾肆】

理想主義者的特點,是他的主張一定要自己認為"最好"。有沒有用,不管。現實主義者則相反。他的方案,是不是"最好"不敢說,但肯定管用。

*

在儒家看來,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最好是有一點管理,又不統得太死;有一點自由,又不放任自流。

【拾伍】

刑罰是公開的明控制,權謀是私下的暗控制。

【拾陸】

普通人治國,不能靠本事,只能靠制度,靠"法"。既然要"以法治國",立法就得公開,執法就得公正,司法就得公平,否則法就沒有威望。

*

標准統一,就不能因人而異。標准唯一,就不能政出多門。標准固定,就不能朝令夕改。標准公開,就不能暗箱操作。這樣一來,任何人想做手腳,都弄不成。這就有可能實現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實現人與人的平等。

*

一個"以法治國",就把儒家和道家統一起來了,即"無為而有序"。同時,也把儒家和墨家統一起來了,即"有序而平等"。

【拾柒】

國家和社會之所以有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心和人性出了問題。所以,要"救世",就得先"救人";而要"救人",又得先"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