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11節:舊雜譬喻經(7)

②梵聲:贊佛的頌歌。

③在:通“才”。

④彈指:即拇指與食指指頭強力摩擦,彈出聲音;或以拇指與中指壓覆食指,複以食指向外急彈。在印度彈指有四義:虔敬歡喜;警告;許諾;時間單位(極短暫時間)。現今一般用來表示時間極短。

⑤不畢三錢:欠三文錢。

⑥主:原本作“王”-

今譯]

從前,一位國王在海邊打獵,得遇一位沙門,讓他做了藝人。這位沙門夜間誦經贊佛,吟唱梵唄。國王說:“這個藝人真是善于唱歌啊。”只要有來客,就讓他唱。

當時一個外國商人居士來到本國。國王讓藝人為商人居士唱歌。商人居士聽了藝人講解高深的佛理,興高采烈地離去。商人居士要為沙門贖身,價錢抬到三千萬國王才把沙門交給他。商人居士向沙門施禮,說:“我用三千萬錢才把你贖下來。”沙門彈指,跳起來說:“你是贖自己,不是贖我。為何這樣說呢?前世,國王是個賣蔥的,你買他的蔥,欠下三文錢。我當時聽任你不還,你就沒還這三文錢。現在本錢加利息,總計正是三千萬錢。你應該償還本來的三文錢。”國王聞此頓悟,決心悔過,接受五戒,成為居士。

法師說:“債無論多少,不可以不還,也不該放任別人不還。”-

點評]

居士(優婆塞)出現得很早。佛陀成道後,在差梨尼迦樹林結跏趺坐,這時,從北天竺來了兩位商人,二位商人用乳酪與蜂蜜供養佛陀,皈依了佛、法、僧,成為最初的優婆塞。看來,最初的居士來自商人,是可信的。

商人居士前世欠錢不還,今世得到報應,說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中國古代有句俗語,叫做“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是世界通行的自然法,在任何時候都有效。不遵此法,人類就無法相安無事,無法互助互利,無法傳宗接代。

(五)兄嫂悔過喻

佛在世,有小兒與兄嫂共居。兒日日至佛所,受經戒。兄嫂諫不止,後取兒牽抱之,以杖捶之,言:“佛、比丘僧當救汝!”兒啼呼恐怖,自歸三尊,則得須陀洹道①。

乘佛威神②,便與木抱縛相隨,俱飛去。出壁入壁,出地入地,自在所為。兄嫂見之惶怖,叩頭悔過。兒便為兄嫂說善惡之行,俱到佛所受戒。佛則為現宿命③本末④。兄嫂歡喜,心開垢除,得須陀洹道-

注釋]

①須陀洹道:“須陀洹”為梵語srotaa^panna的音譯,意譯為入流、預流。小乘佛教修證的四聖位中正果初位,另外三種果位是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

②威神:梵語anubha^va,為勢力或品位之義;意指佛菩薩等,為凡夫之智所無法測知,不可思議之德行;威,即威德,對外能令人敬畏;神,即神力,對內難以測度。

③宿命:宿世的生命。佛說世人在過去世都有生命,或為天,或為人,或為餓鬼與畜生,輾轉輪回。

④本末:佛教認為,前生為本,今生為末-

今譯]

佛在世時,有一個小孩與兄嫂一起生活。小孩每天都去佛那里,接受佛法與戒律。哥哥、嫂子勸阻不了,就抓住孩子,用棍棒打他,並威脅說:“看佛和比丘會不會來救你!”孩子啼哭喊叫,恐懼萬分,索性皈依佛、法、僧,得須陀洹道。

孩子借助于佛的威德神力,抱著一根木,人與木頭一起騰空而飛,破牆而出,入地遁形,為所欲為。哥哥、嫂子見狀又驚又怕,連忙磕頭悔過。孩子就對哥哥、嫂子講解行為的善與惡,並帶他們到佛那里受戒。佛向他們展示前世因緣與今世果報。哥哥、嫂子心情愉悅、心智的大門頓開,煩惱一掃而光,雙雙證得須陀洹道-

點評]

這是一篇勸善歸佛的故事。佛前無老少,孩子先向佛,先得道,哥哥、嫂子反在其後。

為什麼有人覺悟有人不覺悟,有人覺悟得快有人覺悟得慢?因為人分三等:利根(遇到問題速疾而生妙的人)、中根(智慧非利非鈍,處于中等的人)、鈍根(自不披閱教文,但信他人言說而悟道的人)。本文中,小孩屬于利根,他的哥哥、嫂子屬于鈍根。故有早覺悟與晚覺悟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