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2節:舊雜譬喻經(18)

- 今譯]

從前有一個大姓人家的兒子,容貌端正。他以黃金作女像,告訴父母:“如果有這樣的女子,我就娶她。”當時另一個國家有個女人容貌也很端正,她也用黃金作男像,對父母說:“如果有這樣的男子,我就嫁他。”這兩個人的父母都聽說了此事,便遠去聘娶,撮合二人為夫妻。

有一天國王舉鏡子,對群臣說:“天下有比得上我的容貌的嗎?”群臣回答:“臣聞那個國家有一男子,相貌端正無比。”于是國王派使者召他來。使者見到那男子,把國王的話告訴了他,說:“國王想見你。”那個賢良男子准備車馬動身了。路上他思忖:國王因我明智通達,所以見我。于是回去取關于數術的書籍,卻看見妻子與客人通奸。他悵然傷感,種下心結,容顏枯萎、疲憊,古怪而丑陋。使臣見他這副模樣,以為他因程坎坷而顏色消瘦,就在馬廄打一個隔斷,把他安置在那里。夜間他在馬廄看見王後出來,與養馬人私通,于是頓悟:王後都如此,何況我妻子呢!心結解開,面色又恢複原來的樣子,就去見國王。

國王說:“為何在外面住了三日?”他回答:“您的使臣迎接我,我忘帶了一些東西回去取,卻看見妻子與客人通奸。心中忿忿不平,因悲傷憤怒而壞了容顏,住在馬廄中三天。昨天我在馬廄看見王後來到這里,與養馬人私通。于是我頓悟:王後尚且如此,何況我呢?心結解開,容顏便恢複了以前的樣子。”國王說:“我的妻子尚且如此,何況普通女人!”

于是兩人一起到山中,落發剃須做了沙門,細想來女人是不可靠的,不足與交。他們精進不懈,都得到辟支佛道-

點評]

讀後感到有些因噎廢食的味道。

文學中描寫女人水性楊花的文字非常多。何止印度,幾乎各國都有很多同樣的描寫,不同的是,各國采取的對策截然不同。佛教采取回避的消極態度,像國王與那個美男子那樣,逃到山中,遠離女人,眼不見心不煩。中國采取積極的對策,那就建立禮法,限制女人與配偶之外男子接觸的機會,避免發生淫亂事件。

必須具體評價中國與印度的兩種做法,不能一概而論。中國的禮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穩定兩性關系的機制,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家庭穩定,降低維護社會秩序的成本。但有時容易極端化(如纏足或處死失節女人)。

國王與美男子用逃避女人的辦法避免苦惱,實在太愚蠢了。

(二十)女有夫喻

昔有婦人,生一女,端正無比。年三歲,國王取視。呼道人相,後中夫人不。道人言:“此女人有夫,王必後之。”“我當牢藏之。”便呼鵠來:“汝所處,在何所?”白王:“我止大山半,有樹,人及畜獸所不得曆;下有回複水①,船所不行。”王言:“以此女寄汝養。”便撮持去。日日從王取飯與女,如是久。

後,上有一聚②卒為水所漂去。有一樹正倚,追水下流。有一男子得抱持樹,墮回水中,不得去回,抱③樹踴出,住倚山。男子得上鵠樹,與女通,女便藏之。

鵠日舉女稱之。已,更子身;未者,輕也。鵠覺女重,左右求,得男子,舉棄之。往如事白王。王曰:“道人,工相人也。”

師曰:“人有宿命對,非力所能制也。逢對則相可,諸畜生亦如是也。”-

注釋]

①回複水:漩渦。

②聚:聚落,村落。

③抱:原本作“滿”-

今譯]

從前有個婦人,生了一個女兒,相貌端正無比。三歲那年,被國王召去看。國王讓修行人給她相面,看以後能不能做王後。修行人說:“此女本有丈夫,國王只能在她丈夫之後娶她。”國王思忖:“我要把她藏好。”便把天鵝叫來,問:“你住在什麼地方?”天鵝告訴國王:“我住大山的半山腰,有一棵樹,人及畜獸都不能到;下邊是旋渦急流,船都不能行。”國王說:“這個女孩子就寄養你那里了。”天鵝便挾持她而去。天天從國王那里取飯給這個女孩吃,這樣過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