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8節:舊雜譬喻經(24)

- 注釋]

①嫡人:嫁人-

今譯]

從前有一女子,將要嫁人。許多女子在酒樓為她送別,一起吃喝娛樂。一個橘子落在地上,女友們都看見了。

有人說:“誰敢下樓把橘子取來,大家一起給她做好吃的。”

將要嫁人的女子下樓,看見一個孩子已撿起了橘子要走。她就對孩子說:“把橘子給我。”孩子說:“你出嫁前,先到我這里來。答應我,我就還你橘子;不然,我就不給。”出嫁女說:“行。”孩子便把橘子給她,女子拿著橘子回到樓上。大家一起給她做好飲食,並送女子到丈夫家。

出嫁女對丈夫說:“我有重大願誓,答應先見一個孩子,回來再做你的妻子。”丈夫讓她去。出城遇到賊,女子向賊哀求:“我有重大願誓,我必須去兌現。”賊放她,讓她去。再往前,遇到吃人鬼。女子叩頭乞求放她讓她去兌現誓言,鬼放了她讓她去。到孩子家,請她前來就坐。孩子沒有冒犯她,給她擺上食物,並送她一餅黃金。

法師說:“看來,丈夫、賊、鬼、童子四人都是善良的。雖說如此,他們的善意各有不同。有人說丈夫更善良,因為他本是急于娶妻的;有人說賊更善良,因為他本急于獲取財物的;有人說鬼最善良,因為它本急于得到飲食的;有人說孩子最善良,因為他本是個謙謙君子。”-

點評]

說妻子、丈夫善良,這很容易被接受,說孩子善良也不足為怪,說賊與鬼善良有些新鮮。其實也不新鮮,蒲松齡筆下就有許多栩栩如生的善良狐狸精。至于賊,莊子早就說過“盜亦有道”。善,無所不在,人類中有,鬼蜮中有,三教九流中也有。推而廣之,善良與否與社會角色關系不大,主要在于有沒有一顆善心。

(三十)擲環無所亡喻

昔有婦人,常曰:“我無所亡。”其子取母指環,擲去水中。已,往問母金镮所在,母言:“我無所亡。”母後日請目連①、阿那律②、大迦葉③飯時,當得魚。遣人于市,買魚歸治,于腹中得金環。母謂子:“我無所亡。”

子大歡喜,往至佛所,問:“我母何因有此不亡之福?”佛言:“昔有一仙人,居北陰寒。至冬天,人人悉度山南。時有老獨母,貧窮不能行,獨止為眾蓋藏器物。春,人悉來還。母以物一一悉付還其主,眾人皆歡喜。

佛言:“時獨母者是汝母。前世護眾人物故,得是無所亡福耳。”-

注釋]

①目連:梵名Maudgalya^yana,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佛弟子中,得大神通,故稱神通第一。另據盂蘭盆經載,佛陀弟子目連因母墮餓鬼道中不得食,佛令作盂蘭盆,于七月十五日,具足百味五果于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而後其母始得吃食。目連告佛:“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行孝順者,亦應奉此盂蘭盆。”佛言:“大善!”至後世,猶因襲此一作法,遂為盂蘭盆會。現今盂蘭盆節仍是日本第一節日。

②阿那律:梵名Aniruddha,佛十大弟子之一,是佛從弟,獲天眼通,故稱天眼第一,能見天上地下六道眾生。

③大迦葉:梵名Maha^ka^/syapa,摩訶迦葉波的簡稱。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譽為“修行(頭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傳誦不絕-

今譯]

從前有一個婦人,經常說:“我沒有丟失什麼。”他兒子拿了母親指環,扔到水中。事後去問母親:“金環何在?”母親說:“我沒有丟失什麼。”過了一天,母親向目連、阿那律、大迦葉施飯,需要魚。派人去市場買,買回魚來收拾,在魚肚子里得到金環。母對兒子說:“我沒有丟失什麼。”

兒子大喜過望,前去找佛,問:“我母親因何有不丟東西的福分?”佛說:“從前有一個仙人,住在北山陰寒的地方。到冬天,人人都到山南去。當時有一位孤寡老婦人,貧窮不能離開,獨自留下來為大家看護收藏器物。春天,人們都回來了。老婦人把東西一一還給原主,大家非常歡喜。佛說:“當時的孤寡老母就是你母親。由于前世保護眾人的財物,所以今世得到不丟東西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