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6節:始信昆侖別有山:曾紀澤的西方與中國觀念(4)

二是對西方社會的體驗和認識.在學問之外,紛繁複雜,熱氣騰騰的西方社會給曾紀澤以何種沖擊呢?對于外交官,考察所在國"政事語言文字風俗之不同"是一項基本的使命.曾紀澤在日記中主要記載的就是這方面的觀察結論.首先看建築.中國建築多平面攤開,樓層不高,浪費土地."西人地基價值極昂,故好樓居,高者達八,九層,又穴地一,二層為廚室,酒房之屬,可謂愛惜地面矣."形成這種差別的根本原因,曾紀澤沒有作進一步剖析.其實這種差別是中國和西方在發展階段上的差別所致.中國城市沒有充分發展,因為處于農業文明的階段,而西方城市和工商業的快速發展,必然導致地價上漲和高樓大廈.對于園林建設,曾紀澤也注意到了中西差別.西方"其建築苑圃林園,則規模務為廣遠,局勢務求空曠.游觀燕息之所,大者周十餘里,小者亦周二三里,無幾微愛惜地面之心,無絲毫苟簡遷就之規.與民同樂,則民不怨."這樣的結論很有見地:他把西方建設公共園林和"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結合,發現了西方社會以民為本的政治基因.其暗含的意思,則是中國園林多為私家或皇家所建,沒有實踐古人"與民同樂"的理想.

三是對軍事力量的認識.作為洋務運動的熱心支持者,對中西方軍事力量的差距,應該說是最為敏感的.對于西方軍事力量的強大根源,他認識到:"蓋其規模,亦合通國人士之智力,積數十年之曆練,耗無數之財賦而後成焉.故閎博精微,兼擅其勝也."西方為什麼能夠做到利用全國的智慧和力量,而造就如此龐大的軍事機器呢?曾紀澤語焉不詳.這可能是他觀察的缺陷,但也可能是他不願牽涉進政治的糾紛吧.因為他反觀中國自身的著名文章《中國先睡後醒論》中說"至于國內政事",則云"余暫不言".因為再進一步走下去就是維新派了.

中國先睡後醒論

在歐洲勉強維持,同時又極力抗爭了將近九年後,1887年,曾紀澤帶著無限的遺憾離開倫敦.臨走之際,他和英國人馬格里合作,用英文寫成《中國之睡與醒》(China-TheSleepandtheAwakening),發表在《亞細亞季刊》上.隨後又以《中國先睡後醒論》為名發表在香港的一個中文刊物上.此文表達了曾紀澤的中國觀念,充滿著強烈的自強氣息.自此文發表後,中國是"睡獅"的觀念便不脛而走,成為後來百年中國尋求自強的經典比喻.

曾紀澤在文章中表達了以下的認識.首先,他認為西方是把不平等條約強加于中國的."關于包括在條約口岸里的外國租界內以及包括在其它方面的那一部分領土上的主權的讓與,中國覺得那些條約是把一種情況強加在她的身上的.這種情況將要迫使她在今後十年期限告終的時候廢棄那些條約,借以避免它們已經在別的國家里引起的那些罪惡."

其次,他認為,外來的侵略是足以"喚醒中國于安樂好夢之中",中國的"全備穩固可翹足以待".對民族振興滿懷信心.曾紀澤認為,百年以來,中華帝國外閉關自守,內安于粉飾,上不通,下言塞,日益衰退.鴉片戰爭驚醒了天朝迷夢,有識之士先羞而後勇,學習西方,求強求富,至今日已初具規模."中國今日用其全力,整頓海防,使鐵艦堅固,戰船得力也.""中國現將衛固海疆,水路軍務逐漸推廣,以目前論,鐵路等事,凡可以富國利民者,在所應為,然尚可期諸異日也."同時,外務邦交也應一一妥當處理,"今擬于十年重定之期,更張厘正,全國體也."機器,礦業,鐵路等行業,"中國皆有意為之也".基于此上種種依據,曾紀澤斷定"中國真醒大醒","無複有睡之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