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0節:第四章  血影·淚痕(3)

在初唐仍為世所重的士族高第,以五姓七望為第一等,即"清河崔,范陽盧,趙郡李,滎陽鄭,太原王"五姓,也是太宗高宗專門下詔禁止彼此通婚以高門第的主要針對對象.王皇後即出身于太原王氏.〔1〕其父母兩家都與李唐皇室有姻緣關系,她與李治的婚姻,就是從祖母唐高祖之妹同安長公主牽的紅線.據說太宗對這個兒媳婦很滿意,臨死前曾對褚遂良說過:"佳兒佳婦,悉托付汝!"她也因此有了一重護身符.舅舅柳奭當時在朝內任中書令,按照唐代三省尚書執行,中書決策,門下封駁的制度,作為中書省行政長官的中書令,已是宰相級別的高官了.柳奭跟太尉長孫無忌交情很好,權勢頗盛.此外,宰相之中的老臣于志甯為皇太子忠的老師,韓瑗為長孫無忌姻親.因此當時朝中的宰輔重臣幾乎一面倒地支持王皇後,並不是因為王皇後本人,而是她所代表的"士族高第,美貌守禮"正是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可的對象.之後褚遂良反對廢後的說辭便是:"皇後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陛下必欲易皇後,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另一位宰相來濟的諫詞:"臣聞王者之立後也……必擇禮教名家,幽嫻淑令,富四海之望,稱神祉之意."這里不約而同提到皇後的標准,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出身于名門世家.

因此高宗李治對于王皇後雖然沒有愛意,但也存在一絲敬意,這是對于傳統勢力和主流價值觀的尊敬,也是感性對于理性的屈服.換句話說,高宗對于王皇後的尊敬,實際上是對一手安排這場婚姻的父皇的尊敬,對于他有大恩的舅父長孫無忌的尊重,那美好的舊時代的榮光,是李治一面心不在焉地贊揚,內心深處卻常常感覺窒息渴望擺脫的陰影.而他的屈服,也正是一個登基未久又缺乏自信的年輕君主,對挾顧命之威德高望重的老臣的屈服,也是君權對于相權的屈服.要扳倒王皇後,走上層路線是根本行不通的,既然如此,武昭儀便把目光投到了下層.

和重門第的上層人物不同,下層的宮女和宦官對于王皇後和武昭儀的評價則剛好掉了個兒.倒不是王皇後專門對下人刻薄,但像她這樣的人物,一出生就是人人豔羨的名門閨秀,出閣則是太子妃,然後又升為皇後,可謂一帆風順到極點,從未有過底層生活的經曆.在她的眼里,那些宮女宦官和她完全就是兩個世界的人,甚至根本不是人.唐律有云:"奴婢賤人,律比畜產",低賤如牛馬,卑微如塵土,這便是奴仆在唐人眼中的位置.像王皇後這樣做慣主子的人,雖然生性善良,也不禁認為自己被人服侍是天經地義的事,對身邊人有種熟視無睹的漠然,不可能去主動關心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和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