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32節:第四章  血影·淚痕(5)

永徽五年六月,王皇後舅舅柳奭迫于壓力自請罷相,強大的外朝勢力由此出現缺口.永徽六年六月,王皇後以厭勝事發,母親柳氏被禁止入宮,柳奭被貶外放,此時的王皇後已經完全成了待宰羔羊.同年九月,直言進諫反對廢後的顧命老臣褚遂良被貶出京.十月,下詔廢王皇後蕭淑妃為庶人,立武氏為後.這年年底,王,蕭二人被處死,親戚並流嶺外.次年正月,武皇後之子李弘被立為太子.短短一兩年間,一連串的舉措疾如閃電驚雷,不僅整個後宮徹底改觀,也震動了大唐朝廷.出手穩,准,狠,對手未及反應便已人頭落地,大唐未來五十年的走向,也在這一連串宮廷政爭中初現端倪.而這一切的導火索,便是千載以來仍眾說紛紜的安定公主暴卒事件.

二,安定公主之死

前文提到武氏入宮以後迅速為高宗誕下二子一女,綜合各種史籍來看,弘當生于永徽三年末,賢的出生日期則明確記載為永徽五年十二月,武昭儀隨高宗謁昭陵途中突然小產,因其未足月而生,對這個兒子又特別冷酷,因此有人認為李賢為韓國夫人所生的傳言是真的.長女安定公主出生于二者之間,具體年月不詳,約為永徽四年末至五年初,據說剛出生不久,便在王皇後探望之後離奇暴斃,武昭儀的盈盈淚水,讓憤怒的高宗不假思索地認定王皇後便是殺嬰的凶手,事情雖無由證明,王皇後卻也無法自解,最後不了了之.但高宗對王皇後的印象從此一落千丈,不久柳奭便在皇帝凌厲的目光下窘迫難安地自請罷相了.

然而在局外人的眼中,此事殊不合理,作為一國之母的王皇後有什麼理由去殺一個寵妃的女兒呢?就算真的是妒火攻心,那對象也應該是皇子弘.因此,長期流傳的一個說法,就是真正凶手實際上正是小公主的親身母親武昭儀,因為沒有這樣嫁禍于人的舉動,她很難向皇後的位置再邁進一步.宋代成書的《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均有詳細記載,稱武昭儀藏匿起身形,等王皇後逗弄完小公主後悄悄地扼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佯裝歡笑地迎接高宗,發現死嬰後由宮人指證惟有王皇後探視過小公主,從而點燃了高宗的怒火.但《舊唐書》並未記載此事,加之虎毒不食子,故近人頗有不相信者,認為當時嬰兒死亡率很高,小公主是正常死亡,只是被武昭儀所利用而已.

按他們的看法,新唐書和通鑒的記載過于翔實,細節栩栩如生,難免啟人疑竇,不知這等隱秘之事史臣何以察覺?而舊唐書並未記載此事經過,因此指為一大疑點.且按照舊史的記載,武昭儀便必須比任何人都更早發現皇後來訪一事,並且立即做好相應安排,神不知鬼不覺地在皇後走後殺害小公主,然後溜出去做出不知情剛從外面回來的樣子,這一系列行動很難保證不被宮女發覺,而武媚一向行事謹慎,如此冒險與她向來的作風不符.日本人原百代因此推測,當時嬰兒死亡率偏高,可能奶媽把木炭燒得太足,導致小公主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即碳氣中毒),或者王皇後沒有帶過孩子,不小心把棉被蓋在小公主的臉上離開,無意中把小公主給悶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