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39節:第五章  舅甥之間(3)

停婚仆碑標志著擁護太子的大臣集體失勢,其後太子之師于志甯雖因為人正直,才學出眾再度起用,但一直不敢再涉入政治漩渦中,一般都是隨大流唯唯諾諾而已.永徽六年的皇後之爭中,他持中立的態度,但因為是太子忠的老師,所以還是受牽連被貶官.說來于志甯也夠倒黴的,誰讓他品行和才學名聞天下,要給太子找老師第一個都會想到他,于是連當了兩位倒黴蛋太子的老師,再怎麼置身事外也跑不掉^.^而那麼多文武重臣都卷入這場謀反案,也大大動搖了太宗的自信,以往君臣一體的良好關系籠罩上了一層陰影,他開始用疑忌的眼光看待大臣們,信任越來越集中到長孫無忌這樣多年知己兼姻親的身上.正是在這種心態之下,長孫無忌向太宗hardsell李治得以成功.

承乾被廢之後,太宗本有意立愛子泰為太子,公開為愛子在朝堂上吹噓,轉述李泰欲百年後殺子傳位晉王治的承諾,不想褚遂良當面揭穿,——哪有自己已經據有天下之後,竟會殺子傳弟的?這樣說只能證明魏王的心底險惡和虛偽而已.以太宗的政治經驗,原本不難看破這一點,只因惑于一點愛子的私心而已.加之承乾謀反案發後說的一番話,一直在太宗頭腦中盤旋:"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4〕太宗想想此話也有理,派人一查,的確查出李泰確有不少不軌舉動.而此時李泰奪嫡心切,難免破綻百出,想到唯一威脅自己爭儲位的只有幼弟李治,于是跑去威脅李治,此事為太宗獲之.冷靜下來的太宗終于意識到立泰的不妥,認為李泰心性險惡不能兼容兄弟,也難以得到朝中關攏重臣的支持,別無選擇之下唯有立治為太子.然而才華橫溢的泰一直是太宗最為鍾愛的兒子,陷入理智與情感中的太宗矛盾萬分,竟欲拔刀自刎,幸有褚遂良奪刀交給晉王李治.重臣長孫無忌等隨即詢問太宗欲以何人為嗣,在承乾,李泰都喪失資格的情況下,太宗宣布立碩果僅存的嫡子晉王為太子,立即得到了長孫無忌的擁護,稱群臣如有異議,請斬之.

立儲之事,至此塵埃落定.單獨留下來的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便是太宗心目中的托孤重臣人選,房玄齡先于太宗去世,褚遂良黨附長孫無忌,最值得注意的兩個人,便是長孫無忌與李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