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3節:第六章  正位中宮(6)

從這里來看,李治對于舅父始終是心存忌憚的,然而關隴貴族的驕傲,兩朝重臣的身份,以及一直以來的一帆風順,長孫無忌仍然不願意松口.李治花心思收買幾個中下級官吏改變不了這一點.皇帝親自登門都一無所獲,許敬宗能得到什麼?一通好罵.武昭儀的母親楊氏出馬,同樣不給面子.皇帝肝火漸漸升起,惱恨舅父太以過分,長孫無忌也沒有想通一向溫順的小外甥怎麼會不聽話到了這個程度.皇帝的堅持,國舅的固執,君臣矛盾越演越烈,逐漸從幕後搬到了台前.皇帝欲立武昭儀為後,已是盡人皆知,而長孫無忌的反對,也是明明白白,一個是"春秋鼎盛,聲溢震方"的年輕天子,一個是受命輔弼權傾朝野的托孤重臣,滿朝文武各自眼尖尖站好隊,只待風暴來臨之際能夠找到方向.君臣對決眼見得已如箭在弦勢不可免,最後攤牌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山雨欲來風滿樓,長安政壇的空氣沉悶得令人窒息,那種大變將臨的疑懼和不安,籠罩在每個人的心頭.長安令裴行儉忍不住和長孫無忌,褚遂良私下議論,認為如立武昭儀為後,國家禍患必由此而始.武昭儀的情報網迅速做出反應,先是袁公瑜打聽到這一消息,立刻密告武昭儀的母親楊氏,又飛速傳到了李治耳中.李治暫時拿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莫可奈何,一口鳥氣全出在了裴行儉頭上,立即下旨將其貶為西州都督府長史.西州都督府地處西域邊陲,這是皇帝再次不經中書門下直接下旨任免官吏,裴行儉也是第一個因為反對立武昭儀為後而遭貶的京官,不料這一去就造就了大唐一代名將的產生.裴行儉文武雙全,縱橫西域,從未敗過,代表著大唐文人用兵的最高水准,並為大唐培養了王方翼,程務挺等諸多名將,他的名字,便是一段傳奇,一個神話.也因為他是最早被逐出京城的反對派吧,這也讓他幸運地避過了君臣交鋒最激烈的對決,從而逃過了之後接二連三血腥的大清洗.後來被貶出京的人士,無不殺身殞命,家破人亡.裴行儉這個最初的失意者,卻成為最後的幸運兒,塞翁失馬,禍福相倚,古中國的這一智慧哲理,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一次又一次的得以印證.李治一旨貶黜裴行儉,再也按捺不住,遂于永徽六年九月,正式提出了易後之議,君臣之最後對決終于開始了,政壇的颶風也隨之而刮起!

三,君臣對決

這日朝罷,按規矩宰相在退朝之後當齊集門下省之政事堂商議國事,是為政事堂體制.忽聞皇帝宣召宰相入內殿議事,然而宰相七人,僅有四人被宣召,是為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勣,尚書省左右仆射于志甯及褚遂良,而近期提拔的韓瑗,來濟及崔敦禮三人均未獲召見.事有蹊蹺,人人心中俱有所感:"今日之召,多為中宮."——該來的終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