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5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25)

〔5〕古代山東,山西有就華山而言,有就太行山而言,這里不細說.

〔6〕薊州轄境包括現在天津市薊縣和河北省香河,玉田,豐潤,遵化等縣.薊縣1973年由河北省劃歸天津市.

我國古代的職官,曆代建置不同,其間因革損益,情況複雜.在這個題目下,我們不能全面敘述曆代官制的發展,只能大致談談幾個重要的問題: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階勳爵等.

一中央官制戰國時代,各國國君之下分設相將,分掌文武二柄.趙惠文王以藺相如為相,以廉頗為將,是人所熟知的例子.《荀子·王霸》說相是"百官之長",所以《戰國策·齊策》說:"于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遣使者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楚國最高的長官稱為令尹,次于令尹的是武官上柱國,官號和其他各國不同.

秦代皇帝之下設丞相府,太尉府和禦史大夫寺組成中樞機構.丞相稟承皇帝意旨佐理國政;太尉掌全國軍事;禦史大夫是皇帝的秘書長兼管監察.丞相官位最高,尊稱為相國,通稱為宰相.漢初沿襲秦制,漢武帝以後,丞相地位雖尊,權力卻逐漸縮小.例如霍光以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輔理國政,其權勢就遠在丞相之上.西漢末丞相改稱大司徒,太尉改稱大司馬,禦史大夫改稱大司空〔1〕,號稱三公(又稱三司),都是宰相.但到東漢光武帝時,"雖置三公,事歸台閣"〔2〕,三公只處理例行公事,台閣反而成了實際上的宰相府了.

自秦以至于清,皇權與相權的斗爭一直未曾停止,大體而言,是向著皇權興而相權弱的方向發展,台閣,中書門下,內閣,軍機處……都是皇帝為了限制相權,削弱相權而采取的相應措施.總的做法是先讓一些地位低下的小官吏充當皇帝的秘書,然後逐漸令其權力加大,直至把原來宰相架空,成為實際上的宰相,這時便又會對皇權形成威脅,皇帝便再設一機構,讓另一些地位低下的小官吏充當其秘書……一來一往的循環之中,相權便日漸微弱,而皇權日漸加強了.

所謂台閣,是指尚書機構尚書台說的,後世逐漸稱為尚書省〔3〕,首長是尚書令,副職是尚書仆射.魏文帝鑒于東漢尚書台的權勢太大,把它改為外圍的執行機構,另外設置以中書監,令為首長的中書省,參掌中樞機密.南北朝時皇帝鑒于中書省權勢日大,又設置以侍中為首長的門下省,對中書省加以限制.這樣,就形成了皇朝中央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分職的制度:中書省取旨,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4〕,三省首長同為宰相,共議國政.

唐代因為唐太宗曾任尚書令,以後此官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為宰相.唐高宗以後左右仆射不再參決大政.唐太宗又認為中書令和侍中的官位太高,不輕易授人,常用他官加上"參議朝政","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的名義掌宰相之職,高宗以後執行宰相職務的稱為"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宋代簡稱為"同平章事",以"參知政事"為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