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2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52)

一族,昭,穆族,表示親屬關系.

《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依舊說,九族指的是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孫,曾孫,玄孫〔1〕,這是同姓的族.九族之外,有所謂三族.三族有三說:(甲)父子孫為三族;(乙)父母,兄弟,妻子為三族;(丙)父族,母族,妻族為三族.

古代一人"犯罪",常常牽連到親屬也被殺戮.《史記·秦本紀》載,秦文公二十年(公元前746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依張晏說,這里的三族指父母,兄弟,妻子〔2〕.《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使武安侯在者,族矣!"族是族誅的意思.後世所謂誅九族,包括從高祖到玄孫的直系親屬,以及旁系親屬中的兄弟,堂兄弟等,這是專制時代最慘無人道的刑法.

周代貴族把始祖以下的同族男子逐代先後相承地分為"昭","穆"兩輩,這是周代宗法和後世不同的一點.試從大王(古公父)算起,大王的下一代是大伯,虞仲和王季,這是昭輩;王季既屬昭輩,則王季的下一代文王,虢仲和虢叔就是穆輩.以後各代依此類推,文王的下一代是武王,又是昭輩;武王的下一代是成王,又是穆輩.由此可見周代貴族用"昭","穆"字樣來區別父子兩代,隔代的字輩相同.這種昭穆的分別,也體現在宗廟,墓塚和祭祀上,始祖居中,昭的位次在左,穆的位次在右.了解到這一點,就會知道《左傳·僖公五年》所說的"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3〕,不過是說大伯,虞仲是大王的下一代,虢仲,虢叔是王季的下一代.《左傳·定公四年》說:"曹,文之昭也;晉,武之穆也."曹,晉都是姬姓封國,這是說曹國的祖先是文王的兒子,晉國的祖先是武王的兒子.

二大宗,小宗

古代宗法上有大宗,小宗的分別.嫡長子孫這一系是大宗,其余的子孫是小宗.周天子自稱是上帝的長子,其王位由嫡長子世襲,這是天下的大宗;余子分封為諸侯,對天子來說是小宗.諸侯的君位也由嫡長子世襲,在本國是大宗;余子分封為卿大夫,對諸侯來說是小宗.卿大夫在本族是大宗;余子為士,對卿大夫來說是小宗.士和庶人的關系也是這樣.

在宗法上,大宗比小宗為尊,嫡長子比其余諸子為尊.嫡長子被認為是繼承始祖的,稱為宗子.只有宗子才有主祭始祖的特權,才能繼承特別多的財產,應該受到小宗的尊敬.《禮記·大傳》說:"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這樣,嫡長子的地位就顯得特別高貴,對其余諸子來說,在家族上是以兄統弟,在政治上是以君統臣,這就抑止了統治階層的內訌,鞏固了貴族的世襲統治,所以曆代的封建統治階級都努力保存宗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