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8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58)

附帶說一說,先秦文獻很少看見樓字.《孟子·告子下》:"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樓."趙歧注:"岑樓,山之銳嶺者."據此則不是樓房的樓.《說文》:"樓,重屋也."又:"層,重屋也."《考工記》上也講到"殷人重屋",重屋指的是複屋(棟上加棟),而複屋是不可以住人的(段玉裁說).《荀子·賦》:"志愛公利,重樓疏堂."可見戰國晚期已經出現了樓房.但是窮人的房子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的住房是篳門圭竇,甕牖繩樞.

我國建築有悠久的曆史.古代勞動人民和匠師們在不斷地改進建築材料和建築技術.根據田野考古報告,我們知道殷代一般住房是在地面上挖一個地穴,穴周加培低牆,然後立柱蓋頂,出入口有斜坡或土階.這種形式的住房,考古工作者認為就是.《詩經·大雅·綿》說:"古公父,陶複陶穴,未有家室."複就是字的假借.帝王的宮室是建築在地面上的,現在還看到當時的基礎.基是夯土而成的台基或地基,礎是柱子底部的墊石.後世建築一直很講究基礎.

殷代遺址至今還沒有發現瓦,屋頂大概是茅草蓋的.據推測至遲周初已發明瓦,但是大多數的房子仍然是茅草屋,所以古人說"茅茨土階","茅茨不翦".《詩經·豳風·七月》說:"晝爾于茅,宵爾索.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7〕可見瓦屋是挨不著農民住的.

磚的發明比瓦要晚些.戰國遺址發現過空心磚,那是用于墓中的.但是《詩經·陳風·防有鵲巢》已經說"中唐有甓",唐指堂塗,是堂下通過中庭通往前門去的一條路,甓,舊說是瓴(一作令適),也就是磚〔8〕.但是用磚砌牆是比較後起的事.

中國古代的建築材料十分豐富,可純用可混用,例如:泥土:北方多用泥土,尤以長城以北之民家為甚.

純木:長江流域及西南住房多用純木材建造.

純磚:各地的城堡,磚塔及無梁殿之類.

木與磚混用:最為普遍.

磚與石混用:牌坊等類.

石:墓及橋梁等.

銅:特殊的堂宇及塔.

鐵:特殊的塔.

古人築牆很早就運用版築技術.《孟子·告子下》:"傳說舉于版築之間."所謂版築是說築土牆用兩塊木板相夾,兩版中間的寬度等于牆的厚度,板外用木柱襯住,裝滿泥土,用杵搗緊,築畢拆除木柱木板,就成了一座牆了.版築技術在古代建築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到現在有的地方還用這種築牆技術.後來又用土坯砌牆,土坯叫做墼(jī)〔9〕.

斗拱是我國古代高級木結構建築里的重要構件,同時有裝飾的作用.《論語·公冶長》說臧文仲"山節藻(zhuo)",舊說是梁上短柱,節就是斗拱.我們從戰國銅器圖案上可以見到類似斗拱的結構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