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9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59)

關于古代宮室,我們就說到這里.

中國古代建築還有一個應引起我們注意的特點.那就是往往有許多堂,室,廊,觀互相連絡成為一個整體,大小高低各異,形式,位置亦不同.非但于變化之中有一脈的統趣,構成了渾然雄大的規模,而且還各有其象征意義.如曆代的皇宮,成千上萬的建築單體,選擇在何處行何事,都各有其規矩.所以,在書上如果看到記載了有關某事發生在某一建築單體的文字,就應該留心一下,說不定能讀出文字之外的信息來.

注釋:

〔1〕上古宗廟也稱宮室,這里不討論.

〔2〕陶,燒制陶器.冶,冶煉鐵器."陶,冶"在這里指制造釜甑和鐵制農具的匠人.舍,止(只).宮,室.(一切東西)都只從自己家里拿來用.

〔3〕向,朝北的窗戶.冬天把它堵住,以免寒風吹入.

(jin),塗.農民編柴竹做門,冬天塗上泥.

〔4〕橈(nao),屈,使相位的尊嚴受屈.

〔5〕漢代閣又指小門.

〔6〕顏師古說:"廡,門屋也."王先謙認為"廡是廊下之屋,而廊但是東西廂之上有周簷,下無牆壁者,蓋今所謂游廊,《說文》新附以為東西序,是也".此說不同.

〔7〕于,往.茅,草名,這里用如動詞,指采取茅.宵,夜里.索,繩索,這里用如動詞,絞,搓.

(tāo),繩.亟,急.乘,升,登.乘屋,指登上屋頂去修屋頂.其始,指歲始,即春初.

〔8〕晉代陶侃有運甓的故事,也是指運磚.

〔9〕墼和磚在很多方面相近,所以東漢時也有稱磚為墼的,不少漢磚上面有墼字.

古書上常見車馬並舉.例如《詩經·唐風·山有樞》說:"子有車馬,弗馳弗驅."《論語·公冶長》說:"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1〕戰國以前,車馬是相連的.一般地說,沒有無馬的車〔2〕,也沒有無車的馬.因此,古人所謂禦車也就是禦馬,所謂乘馬也就是乘車.《論語·雍也》:"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這是說乘肥馬駕的車.古代駕二馬為駢,駕三馬為驂,駕四馬為駟.《論語·季氏》:"齊景公有馬千駟."這不在于說他有四千匹馬,而在于說他有一千乘車.

車馬,建築,飲食等等物質文明是最流行的研究課題.近幾十年來,曆史學界有一種說法是,與傳統史學關注英雄相比,現代史學更關注社會底層,包括所謂"物質文明","草根階層"等等.丁文江先生形象地比喻道:面對錢塘江的潮水,小孩子總是注意著在浪尖上弄潮的健兒,大人們卻知道更重要的是大潮本身.這意味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