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63節:中國古代文化常識(63)

上古家禽有雞,鵝,鴨.鵝又叫做雁(有野雁,有舒雁,舒雁就是鵝).鴨字是後起的字,戰國時代叫做鹜,所以《楚辭·卜居》說:"將與雞鹜爭食乎?"〔7〕鴨又叫做舒鳧,和野鳧(野鴨)區別開來.

上古人們所吃的糖只是麥芽糖之類,叫做飴.飴加上糯米粉(馓),可以熬成餳(xing).飴是軟的,餳是硬的.餳是古代的糖.但當時的糖並不是後代的沙糖.沙糖(甘蔗糖)不是中原所舊有.白沙糖叫做石蜜,也是外國進貢的東西.一般人所吃的飴或餳是麥芽糖.宋初宋祁《寒食》詩"簫聲吹暖賣餳天",賣的就是麥芽糖.

古人很早就知道釀酒.殷人好酒是有名的,出土的觚爵等酒器之多,可以說明當時飲酒之盛.不過古代一般所謂酒都是以黍為糜(煮爛的黍),加上曲(酒母)釀成的,不是燒酒.燒酒是後起的.

酒在不同地區,不同時代的區別非常大.讀古書時看到某人飲了多少酒,應該加以分別.舉例而言:地區的差異如中國與印度.印度文明很早就傳入了中國,古印度一些修煉人士戒酒的傳統也就隨之融進了華夏社會的生活習慣之中.但實際上,印度所戒之物是以"蘇摩"藥草釀成之漿,此物中國古來稀見,直到近世才有少許進口,中國僧侶出于本國國情,取傳統之酒為其替代品而戒之雖無不可,但卻失去了此事在印度的本旨.

燒酒是元代由外國引進的,始見于忽思慧《飲膳正要》.

茶是我國主要的特產之一.《爾雅·釋木》:",苦荼."茶,荼本是同一個字.但是上古沒有關于飲茶的記載.王褒《僮約》里說到"烹茶","買茶",可見茶在漢代某些地區不但是一種飲料,而且是一種商品.《三國志·吳書·韋曜傳》載,孫皓密賜韋曜茶以當酒〔8〕,《續博物志》說南人好飲茶,大概飲茶的風氣是從江南傳開的.南北朝時飲茶風氣漸盛.唐宋以後,茶更成為一般文人的飲料了.

茶的功用和飲用方法也在不停地變化.唐代陸羽《茶經》引《本草》說:"茶,味甘苦,微寒而無毒,主瘘瘡,利小便,去痰熱,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氣消食."而同時期的陳藏器亦稱茶為"萬病之藥",可見當時強調的是茶的藥用功能.中唐以後,茶成為家常飲料,宋代的宮廷中更是盛行斗茶,挑茶之事,但那卻是將茶葉磨成粉,團成茶餅,"煮之百沸",與明清以後通行的散葉茶區別甚大.而唐宋之前的飲茶樣式則只保留在日本茶道功夫之中了.

古代漢族不吃乳類的飲料和食品.《史記·匈奴列傳》:"得漢食物皆去之,以示不如(dong)酪之便美也."是牛馬乳.酪有干濕兩種.依《史記》看來,飲食乳酪都不是漢族的習慣.酥油古稱為酥,本來也是胡人的食品,所以唐玄宗嘲安祿山說:"堪笑胡兒但識酥."醍醐是上等的乳酪,依《涅經》說,牛乳成酪,酪成生酥,生酥成熟酥,熟酥成醍醐,醍醐是最上品.凡此都可證明,飲食乳類的習慣是從少數民族傳來的.韓愈《初春小雨》詩:"天街小雨潤如酥."可見唐時漢人已逐漸習慣于酥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