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9節:過度施壓

No.26

過度施壓

俗話說,沒有壓力就不會有動力,但是,在現代社會里,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人所面臨的精神壓力越來越大,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度,壓力就不再是動力,而變成沉重的負擔了.如何應付這些壓力,保持個體的情緒健康,更好地面對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挑戰,是現代人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大問題.

曾涯是一名大學二年級的學生,他是家里的獨生子,從小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一直是老師和家長心里的最佳學生.正因為如此,一直在團體中表現優秀的他認為自己在大學里也應該是一個佼佼者.但眾所周知,大學里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並且都是經過了激烈的競爭,在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的,多才多藝,聰慧優秀的學生大有人在.在這樣的環境中,曾涯的壓力越來越大,而某些方面的挫折也給他的壓力增加了一些砝碼.最後,曾涯陷入了這樣的惡性循環,失眠,煩躁,郁悶,敏感與他如影隨行,生活一天比一天緊張,最終不得不選擇休學回家休養.

現代社會中,像曾涯這樣的例子可以說是屢見不鮮,還有不少的人由于壓力過大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可見,及時給自己減壓在學習生活中是十分必要的.

產生學習壓力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來自于社會,如升學,擇業等的壓力;有來自于教育體制,應試教育的壓力;有來自于環境壓力,如學校,家庭,同學間互比等;也有來自于自身的壓力,如考試成績不好,缺乏自信,苦悶自卑等.其實大家的思想壓力主要是來源于對學習現狀的不滿和不恰當的比較,過分注重結果,而體會不到學習的興趣.而這些壓力又具體表現在多個方面,如:感到前途不明朗,情緒不穩定,儀表不出眾,自卑,失落;父母期望過高,與父母缺乏溝通;功課繁多,成績不理想,師生缺乏了解和關懷;同學關系不好,缺乏知心朋友等等.

那麼,怎麼樣才能正確地面對壓力,使它成為學習的動力而不是絆腳石呢?

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培養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自信心,進一步發展情緒調控,挫折應付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習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

美國成功人士卡耐基說過:"一個對自己的內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對他自己有權獲得的任何其他東西也會有支配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情緒對人的感知,記憶和思維等認識活動具有調節作用.實踐證明,中學生的情緒對學習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愉快的情緒能維持穩定的注意力,使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他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再如,人在情緒高漲時,思維敏捷,思路清晰,解決問題速度比較快.相反,消極而不穩定的情緒就會干擾,阻礙學生的學習,降低學習效率,起反向推動作用.

另外,從壓力來源的角度看,正確地認識自己也是減少不必要的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從某個角度上講,壓力實際上來源于你的期望值和你實實在在的能力兩者之間的差距,期望值減去你的能力就是壓力.如果說我的能力很強,但我的期望值不高,那就沒有壓力;如果實際能力比較低,期望值卻比較高,壓力自然就大;如果我們的目標定得太高,脫離我們的能力范圍,那我們就無法體驗成功的喜悅,甚至會因為挫折感而導致壓力過大,並由平時的焦慮發展到考試特別緊張,成績不理想,漸漸地,在煩惱與絕望中迷失自己.為此,我們要正確地認識自己,定的目標要實事求是,要做到量力而行,即"跳一跳,能摘桃子"的程度,以便激勵自己.也許,在成功的牽引下,你會看到另一番天地.一個人要把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無論是先天的條件,還是個人的努力都沒有浪費,這就是你的成功.

有一位外國詩人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做一條公路,就做一條小徑.如果你不能做太陽,就做一顆星星.不能憑大小來斷定你的輸贏.無論你做什麼,都要做最好的一名."所以,緩解學習壓力關鍵是要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和正確地對待壓力.只要你能正確面對自己,面對學習和社會,你就會化壓力為動力,笑對生活.

壓力就等于動力,但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度,壓力就不再是動力,而是沉重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