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2節:膳食結構不合理

不可忽視的是,減肥時最好有專門的健康咨詢.如果可以制定嚴格的計劃,定時記錄體重,也將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減肥需要恒心和毅力,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真正需要減肥的人們行動起來吧,你也可以擁有一個美麗健康的身體.

減肥,我們可以以美麗為目標,以恒心為保證,但不能以健康為代價.

No.47

膳食結構不合理

早在30多年前,一位服務于公賣局台北啤酒廠的張先生,在參加該啤酒廠選派技術人員到國外深造的考試中,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在出國前經某公立醫院體檢時卻發現他的肺部有像小孩拳頭大小的腫瘤,因而不能出國.張先生非常失望,一直懷疑診斷有誤.于是再到另一家醫院檢查,結果還是證實原來的診斷並無錯誤.當時年輕力壯的張先生在人生絕望之余,多次打電話給當時任某要人機要秘書的魏姓同學.魏姓同學便利用星期日趕到台北和張先生見面,恰好這個魏姓同學與台灣某醫院院長(1949~1955年),專精于癌症臨床研究的呂革令博士是好朋友.當即建議張先生前往訪求呂博士醫治.

呂博士和張先生見面後問了他一個問題:"癌為什麼叫絕症,你知道嗎?"

張先生和魏先生都不知道如何作答.呂博士又說:"人類醫治癌症到目前為止只有兩條路,第一條路是消滅病源,第二條路是增強抵抗力.但很奇怪的是,無論用鈷60還是其他藥物去消滅癌細胞,癌細胞都不會被消滅,而好的細胞卻先會被殺死;無論用什麼營養,補藥,好的細胞還未吸收,癌細胞卻先吸收了,讓癌細胞發展得更快.因此可以說上述兩條路都行不通,所以叫絕症."

張先生依照呂博士的建議,認真改變吃飯的習慣,樂觀地面對生活,並每天堅持作適當的運動.一年後,他回到同一公立醫院檢查,發現腫瘤不但沒有長大,反而已呈現萎縮狀態,這令醫院檢查人員感到頗為驚奇,更出人意料的是,5年後癌細胞竟完全處于萎縮,近乎于消失狀態.

張先生之所以恢複健康,就是因為合理膳食.台灣馬偕醫院所作的癌症方面的臨床實驗,發現癌症病人血液檢查的結果,百分之百都是酸性反應,而這又與飲食結構有關,在我們日常所吃的一些食品中,有許多是酸性的,偏愛並長期攝入這類食品,就可能導致疾病,比如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肉類與蛋,牛肉,火腿等,就會導致皮膚沒有光澤,稍作運動即感疲勞,一上公車便想睡覺,上下樓梯容易氣喘,肥胖,下腹突出,步伐緩慢,動作遲緩等等,其危害之大,令人觸目驚心.

在現代社會,隨著生活壓力的增大和其他多種多樣的原因,許多人的膳食結構都很不合理.最典型的就是偏食.

偏食的習慣可能是從小就養成的.有許多家長都為小孩子的吃飯問題而苦惱,比如有的人不吃蔬菜,有的人不吃肉類,有的不吃菌類,有的討厭粗糧……理由多種多樣,有的不吃菌類竟然是因為小時候童話看多了有心理陰影怕菌類里面會有毒.

當然,還不僅僅是偏食的問題,有的人因為工作忙,經常沒有時間吃飯,即便能吃飯也是找到什麼就吃什麼,比如方便面,餅干,巧克力……殊不知,長此以往,損傷的將會是自己的身體,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呢?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應酬過多,將餐館酒樓當做了自家的廚房,幾乎每天都在外面吃喝應酬,面對滿桌的美味佳肴,實在難以說服自己抵制誘惑,所以,飲食上的重複建設也是屢見不鮮的.

中國有一句俗話:"大魚大肉者,病痛纏身,清粥小菜者,細水長流."這里說的不僅是魚肉本身,而是膳食結構,許多人在這方面難免會有一些誤區,認為吃得好就是花錢多,是大魚大肉,實則不然,合理膳食最終指向的是營養,是要在飲食的過程中盡可能多地補充身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