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28節:孔明真的借東風了嗎(2)

《三國志·吳·黃蓋傳》中敘及此事時用的是:"建安中,(蓋)隨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三國志·魏·武帝紀》中敘及此事時,寫道:"(建安)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漢罷三公官,置丞相,禦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益州牧劉璋始受征役,遣兵給軍.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憲救合肥.權聞憲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司馬光《資治通鑒》卷六十五,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條下敘及此事時說:"劉備在樊口,日遣邏吏于水次侯望權軍.吏望見瑜船,馳往白備,備遣人慰勞之.瑜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償能屈威,誠副其所望.'備乃乘單舸往見瑜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備深愧喜.進,與操遇于赤壁.時操軍眾,已有疾疫.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系于其尾.先以書遺操,詐云欲降.時東南風急,蓋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操軍吏士皆出營立觀,指言蓋降.去北軍二里余,同時發火,火列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瑜等率輕銳繼其後,雷鼓大震,北軍大壞."

這些嚴肅的正史,沒有一家言及諸葛亮仗劍作法,借來東風,幫助周瑜縱火破曹之事.更沒有"都督若要東南風,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壇,高九尺,作三層,用一百二十人手執旗幡圍繞.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東南大風,助都督用兵"(《三國演義》語)一說.

赤壁之風自何來

在中國地理圖冊中,至少有兩個赤壁: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唐代大詩人李白筆下的這個赤壁,位于湖北省蒲圻縣西北三十公里處的長江南岸(實為東南岸).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宋代大詞人蘇東坡筆下的赤壁,位于湖北黃岡縣城西北的長江南岸.

據著名的曆史地理學家酈道元考證,李白筆下的赤壁(蒲圻赤壁)才是真的"周郎赤壁".

到過蒲圻赤壁的人或者雖沒有到過,但從地圖上神游過那里的人,差不多都會發現,長江在這里一反東西走向,而呈西南,東北走向,所以,當時的人才稱周瑜統軍所在的一方為江東.

赤壁之戰爆發于何時,一般的工具書如《辭海》只是籠統地說它發生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三國志·蜀·諸葛亮傳》,《三國志·吳·周瑜魯肅呂蒙傳》等書亦未載明具體時間.這也難怪,因為諸葛,周二人雖然在後世的小說者流的筆下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他們畢竟是臣而非君,所以,只能入"傳"不能入"紀".換言之,關于他們的傳記只能宜略不宜詳,好在當事人中還有一個曹操,他生前雖未稱皇,死後卻被追封為帝,查他的本紀,我們發現,赤壁之戰發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二月(司馬光《資治通鑒》認為是十月),正屬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