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20節:封建之世(4)

因為沒有王,所以周公和召公兩人共同施行政令,被稱之為"共和"——這是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中的說法.不過,《竹書紀年》中有這麼一句

——共伯和,干王位.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有個受封于共國,名叫和的伯爵在代理王的職能.我覺得後者更有說服力.

不管如何理解,無論是共伯和,還是周公與召公,都是代替缺席的厲王施行了十四年政治.厲王在彘地死去,他的兒子在成人之後被奉還了大政,就是宣王.代理王工作的人卻意外地悄悄抽身而退,《莊子》中就有文章稱贊了共伯和的無私.

4

厲王為了振興衰落了的周王室,強行實施帶有壓榨性質的政治措施.雖說周王室衰落了,但其衰落也只是相對性質的.有了比較的對象才能說是富有還是貧窮,所以必須意識到,周王室的衰落是和分封到各地的諸侯相比較而言的.與其說周王室窮,不如理解成在地方主義興起的時代里諸侯們更富有.

既然旁系變得比主系更有錢,自然地,旁系也就不再那麼聽主系的話了.此刻起,諸侯的時代就已經到來了.《史記·周本紀》中記載了大政奉還的情形:

宣王即位,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複宗周.

說諸侯們再次認可了周的宗主地位,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說明以前諸侯是並不認可周的.厲王采取的強制政策因為不被認可,所以失敗並導致大亂.

宣王在位四十六年,但也稱不上是個明君.他在和西戎各族交戰的時候,損失了征自南方的軍隊.宣王的兒子是幽王,這是個比他父親和祖父還要糟糕的昏君.

夏末有妹喜,殷末有妲己,似乎國家將要滅亡的時候總有妖女出現.幽王也是因為寵愛一名叫褒姒的女子而丟了國家.幽王有正妻申氏,立申氏所生的宜臼為太子.不過,在褒姒生下叫伯服的兒子後,幽王就廢了宜臼,改立伯服為太子.不管何時何處,家族內斗總是這樣開始的.

關于褒姒的出現,有一個神奇的傳說.一個叫褒的小國因為有罪,為了乞求寬恕,向周王室獻上美女.雖然這是個絕世美女,卻從未有人見過她的笑容.幽王想一睹笑顏,試盡了各種辦法,但她總是不笑.有一次,烽火台因人為失誤升起了狼煙.因為這是緊急警報,各地諸侯和軍隊慌忙趕到王宮,但當得知只不過是一次失誤後,都一臉愕然.這個樣子非常好笑,于是褒姒就嫣然一笑.她笑起來容顏更美,據說幽王為此多次派人升起狼煙.諸侯們煩透了,所以到後來狼煙升起都視而不見.

王後申氏出身于實力派申侯一族,她被奪去正妻地位,所生兒子又被廢除了太子地位,申侯當然反感幽王.他與繒,西夷,犬戎等部族共謀,造反舉兵.據王國維的說法,造反的核心勢力犬戎是後來匈奴的祖先.

見犬戎等族大肆來攻.幽王急忙令人升起狼煙.而諸侯們一看,"又來了……"沒當回事.沒有援軍前來營救的幽王在驪山腳下被殺死.傳說太子伯服也被殺,而褒姒則被擄走.

周代國都宗周相當于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犬戎族對宗周大肆掠奪,宮殿全被破壞.一般認為,把王的遇害全部歸罪到美女褒姒一人身上是不公正的,幽王的統治不得人心才是最大的原因.《詩經》中也有詩歌提到幽王隨意向諸侯,諸臣索取土地和人口,說他判案子也是毫無章法,荒唐無稽.

可以說當時周已經滅亡了.不過,被廢的前任太子宜臼還在外公申侯的領地上流亡.據說宜臼在褒姒生下伯服後,感到身處危險,就逃到申了.

《竹書紀年》中,有幽王十年(前772)王師伐申的記錄,不過沒有提到這次討伐的結果.幽王伐申的理由是申侯拒絕引渡逃亡的前太子宜臼.而在這次討伐的次年,幽王就在驪山被犬戎所殺.受伐的申侯依靠犬戎的武力發動反擊,而接受犬戎援助的代價就是宗周的財寶.國都宗周被完全破壞也在情理之中了.

周推翻殷之後,將現在的河南省洛陽市定為副都,並命名為成周.躲在外公家的宜臼于幽王被殺的次年前往成周.

史家把公元前771年幽王死亡之前周的這段曆史時期稱為"西周",次年宜臼移都洛陽並即位後的時期稱為"東周".宜臼稱為平王,從武王算起是周的第十三代王,但也可以看成是東周的第一代王.

東周是一種亡命政權,不言而喻,沒什麼實力.從兩百多年前起,分封于各地的諸侯變得富強的例子並不鮮見.宗家一下子把先祖留下的宗周全敗光了,所以也沒什麼脾氣.

平王在位也有五十一年,但因為太子泄父死得比他還早,于是後來即位的是平王之孫桓王.名義上周是天下之主,但實力卻在諸侯或是他們的下屬手中.諸侯們無視天子,進行勢力爭斗的時代開始了.

孔子所編《春秋》寫的是魯國曆史,以魯的隱公元年為起點,相當于平王四十九年(前722).從已確認了年代的共和元年算起,時間已經過了一百九十年.史家將此後的時期命名為春秋時代,接下來的則是戰國時代.用東周作稱呼的比較少見,因為周王室只不過是名義上的,所以稱作春秋戰國時代更為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