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44節:榮光時代(1)

榮光時代

1

漢朝自武帝時代起就改變了政策,休養生息的時代結束了.四十年的寬松政策使政府財政變得寬裕起來,文帝和景帝的治世中也沒有大工程,大動作,文帝,景帝拒絕舉行封禪儀式更是個有名的故事.史家稱這一時期為"文景之治".

古代王朝的政治反映了皇帝的性格.武帝十六歲即位,是個進取型的人物,凡事都表現出積極的性格.治世初期母親(景帝皇後)和祖母(文帝皇後)仍在世,這使得武帝對監護人持有顧慮,但在政治上卻逐漸地顯露出濃重的自身色彩.

景帝有很多子女,僅兒子就有十四個.經過一場"女人的戰爭",九子劉徹才被立為太子.最初是栗姬所生的長子劉榮被立為皇太子,從順序來講這是必然的.劉榮這個人物沒什麼問題,問題在于他的生母栗姬.景帝的館陶公主下嫁給一個叫陳午的人,生了女兒陳嬌.後來她想讓自己的女兒成為皇太子妃,但被栗姬干脆利落地回絕了.至于原因,則是因為館陶公主一直在為弟弟景帝物色這樣那樣的美女,所以栗姬也就一直對這位皇姐沒什麼好印象.

館陶公主被激怒了.景帝此時沒有皇後,一開始立的皇後是從祖母娘家迎娶的薄氏,但因為性格不合且無子嗣,在祖母死後就被廢了.栗姬生的兒子劉榮既然被立為皇太子,所以栗姬為了讓自己成為皇後,在大臣中來回做工作.然而她這種行為卻引起了景帝的不滿.從拒絕館陶公主提親一事可以看出,栗姬很要強.病弱的景帝說:"我死了以後,不要為難孩子們."她回答道:"要是還得照看別的女人生的小孩,我可顧不過來."不言而喻,這個回答很傷景帝的心.

館陶公主提親被拒後,隨即展開報複,她聯合了後宮的王夫人.王夫人是劉徹的生母,她允諾了兒子和陳嬌的婚事.館陶公主在弟弟景帝那里進行了猛烈的公關游說,終于成功廢掉了皇太子榮,改立劉徹為太子.于是,王夫人因是皇太子的生母,而被立為一度空位的皇後.在女人的戰爭中失敗的栗姬據說是被氣死的.必須說,她的敗因就在于過度表露感情.

公元前141年,景帝死于未央宮,皇太子徹即位.劉徹這時已經十六歲,所以他也很明白自己成為太子的來龍去脈.這一切是自己的岳母兼姑母館陶公主聯合自己的母親王太後,再加上溺愛長女館陶公主的祖母竇太後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有人形容說武帝是從石榴裙間即位的.只要為了自己的帝位而前後奔忙的幾位女子還在,少年武帝就不得不稍受點委屈.

盡管如此,漢武帝也必定能親身感覺到國庫充盈的活力.四十年的休養生息後,朝廷的倉庫被裝得滿滿的,征收上來的稅金銅錢甚至因為用不上,緡都腐爛了.所謂緡指的是從銅錢眼里穿過,用來把錢連成一串的繩子.糧食也多得在庫里裝不下.如此的國力似乎正在等候著它的用武之地.

年輕的武帝必定會考慮,向對漢來講是屈辱性關系的匈奴展示威嚴.

——一雪白登山之恥.

深悉漢代曆史的武帝在白登山腳下,總會緊握拳頭這般發誓.

時間是漢高祖劉邦七年(前200),武帝即位六十年前.劉邦親征謀反的韓王信,進兵至相當于現在山西省大同市的地方.韓王信聯合了匈奴,所以漢必須和匈奴一戰.匈奴的王稱作單于,其下有左賢王和右賢王.匈奴授予兩賢王萬余騎的兵力,令他倆與韓王信的部將王黃共同作戰.冒頓單于是個俊才,制定了將漢軍引誘,包圍,殲滅的計劃.他隱藏起精兵肥馬,只以老弱兵卒和瘦馬相示.漢朝偵察兵果然上鉤,報告說"匈奴弱,當擊".劉邦遂盡起全軍迎戰匈奴,追擊假裝逃跑的對手直到白登山.先頭部隊在白登山被潛藏的匈奴四十萬騎包圍,而劉邦就在先頭部隊的騎兵軍團中.也就是說,冒頓單于以一萬騎重點引誘漢的騎兵軍團,再以四十萬騎予以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