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4節:盛極而衰(6)

會議後,少部分理想主義性質的政策被采用,但鹽鐵專賣這一情形根本沒有任何變化.如果廢止了專賣,國家的運營就會變得困難,霍光不可能不懂,他只是要制止桑弘羊乃至外朝的特立獨行.

鹽鐵會議次年——元鳳元年(前80),霍光終于清除了上官家族.原本霍光的女兒嫁給了上官桀的兒子,所以兩家還是親家,上官安夫婦所生的女兒是霍光和上官桀共同的孫女.上官安希望女兒被立為皇後,就和丈人霍光商談,卻得到了"七歲尚早"的反對意見.上官安不死心,又在蓋長公主那里做工作,成功使女兒成為昭帝的皇後.蓋長公主因養育昭帝,對皇家的私事有很大的發言權.

通過這件事,上官家和蓋長公主走到了一起.如前所述,蓋長公主和燕王劉旦是同母姐弟.燕王挑頭的造反被鎮壓,但元凶沒有被處理,不用說也知道是因為蓋長公主的奔走.造反未被追究的燕王仍然對帝位不死心——朝廷中有和胞姐結盟的上官父子,如果和他們聯合,實現自己的野心也不是沒有可能——至少由勝利者一方寫成並流傳至今的記錄中就是這樣寫的.司馬遷已死,所以成書于東漢前期的正史《漢書》就是當時最基本的史料.

上官桀父子勾結燕王,計劃殺死霍光,廢黜昭帝,擁立燕王登基.但事前計劃泄露,一干人悉數被逮捕和誅殺.上官家已然把上官安的女兒推到昭帝皇後的地位,所以廢黜昭帝這種事情不合情理.也有可能是霍光捏造了一個子虛烏有的計劃並以此殺掉政敵.上官氏一族除了昭帝皇後也就是霍光年幼的外孫女,全部被殺.燕王也被皇帝命令自殺.接著外朝的禦史大夫桑弘羊也因和上官父子共謀被殺.這樣一來,連外朝的實力派也被消滅了.

從此,霍光就成了漢王朝的獨裁者,把全部權力收于自己掌中.他死于地節二年(前68),故霍光時代長達十二年.此間昭帝年紀輕輕二十一歲就死了,時間是元平元年(前74).昭帝因無後嗣,昌邑王被召至長安即帝位.李廣利的妹妹李夫人所生劉髆曾被立為昌邑王,在他死後,兒子劉賀世襲了王位.

然而,即位儀式還未結束,昌邑王就被廢了.根據《漢書》記載,昭帝的靈柩還在前殿,他就歡歌,飲酒,斗虎,和昭帝的宮女淫亂,簡直就是繪聲繪色的暴君.

昌邑王即位時的身份是昭帝的皇太子.于是,昭帝的未亡人,霍光十七歲的外孫女就成了皇太後,也就是新帝的母親.皇太後可以廢立自己的孩子.劉賀被廢除皇太子之號,甚至連昌邑王之位也被剝奪.即位儀式時,從本國就隨行的兩百個家臣除了三個人外,在門外全部被殺.

《漢書》記載的內容如前所述,說昌邑王是這樣那樣的暴虐,家臣們不好好輔佐主君因而被殺.這顯得過于反常,而曆史有時候是反過來寫的.上官父子的政變計劃或許根本沒有存在過,前面提到,這是霍光為了手握獨裁大權而采取的先發制人.昌邑王知道就算即了帝位,只要霍光還在,就只能是個傀儡.他的想法是在即帝位的瞬間發動政變,除掉霍光.因為有這個動向,所以家臣們全部被殺,可以認為他們是為了政變才隨行至長安的.兩百人中未死的三人,因苦諫過昌邑王的原因得以生還,但如果加以推理,可能就是這三人向霍光一方泄露了政變計劃.

昌邑王被廢後,霍光從民間找到一個出乎人們意料的人並讓他即位,這就是巫蠱之亂中死去的無辜的劉據的孫子劉病已.死于三十八歲,當時的兩個兒子已死的劉據,竟然還有個孫子,看上去很奇異.不過劉據十五歲就娶史氏為妻,有個孫子也不足為奇.皇太子死去那年出生的劉病已雖在宗正中也有皇籍,卻是在民間養大的.他已經年滿十八歲,在民間娶妻許氏.他做了比他還小一歲的皇太後(昭帝的未亡人)的兒子,即了皇位,這就是聲名極佳的明君宣帝.

霍光之所以選擇宣帝,除了因為民間的評價很高外,也是因為他沒有實力派族系.宣帝的岳父不過是掖庭令(六百石的官)張賀的部下.

宣帝十八歲時即位,死時四十三歲,在位二十五年.在朝廷內最大的實力人物霍光死後,他悉數清除了霍氏一族.而且這時還發生了匈奴分裂,單于降漢等前所未有的事情.對漢來說,這是個好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