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第55節:漢之滅亡與複興(1)

漢之滅亡與複興

1

昌邑王劉賀不甘只做傀儡,太著急于發動政變清除霍光,帝位近在咫尺卻反而被廢,可以說是非常天真.接下來即位的劉病已,十八歲前在民間長大,對人情世故非常了解,他一直在靜靜等待高齡霍光的死亡.

宣帝劉病已即位後沒多久,就失去了在民間所娶的許皇後.接著霍光的小女兒被冊封皇後.因為許皇後過于隨和,于是有傳言說她是被毒殺的.

宣帝即位時,為了表示自己沒有野心,在霍光請求將政務全部奉還的時候,決定

——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禦.

日本官名中的"關白",就是由上面《漢書·霍光傳》的記述而來的.

從宣帝的決定中可見其謙遜,但事實並非如此.有昌邑王的先例,閃電即位的皇帝位子並不穩固,自己也不知道會被安上什麼罪名拉下馬來.所以,如果把所有的事情都讓霍光去解決,宣帝就不用負什麼責任.

許皇後之死是在宣帝即位三年後(前71),霍皇後的冊立是在這一年後.漢皇室就形成了霍光的外孫女是皇太後而女兒卻是皇後的局面,關系是倒過來的.在冊立霍皇後的兩年後(前68),霍光死去.直到臨死那一刻,他還是心念萬歲方才閉眼的.宣帝親自到病床邊探望.

霍光死去的第二年,宣帝立許皇後所生的奭為皇太子.知道了這件事的霍光夫人顯氣得吐血,于是讓女兒也就是皇後去毒殺皇太子.然而皇太子身邊的試毒防備嚴密,毒殺是不可能成功的.

緊接著宣帝決定,群臣上奏不再經由尚書,可以直接放到皇帝案頭.霍光曾領有大將軍和尚書的職位,大將軍握有軍權,而尚書可以把對霍氏不利的奏章扣下來.霍光死後,尚書一職由霍光的侄孫霍山擔任.因為凡事可以繞開尚書,所以這就成了個有名無實的虛職,無法對奏章事先檢查.接著宣帝開始裁軍.

——久勞百姓,非所以綏天下也.

廢止了車騎將軍和右將軍的屯田.右將軍是霍光之子霍禹,他被授予和父親一樣的大司馬一職,然而卻沒有應歸自己指揮的軍隊.就這樣,掌握軍權的霍氏一族被從軍隊中剔除出來,不斷有人被調往蜀郡,武夷郡等遠方.之後由亡故的許皇後一族和史氏(宣帝祖母——武帝的皇太子劉據的妻家)中的年輕人出任司令官,替代了他們的位置.

霍氏被逼到絕路,于是發動政變,但全族都被誅殺.《漢書》中如是寫道.不過被宣帝老練地從軍隊中剔除出來的霍氏,真的就有發動政變的實力麼?說是霍氏計劃廢宣帝而立霍禹,但在陰謀發動前被發覺.霍皇後被廢,霍光的未亡人顯被殺並曝尸于市.這也是宣帝對殺害糟糠之妻許氏的報複.宣帝已經發現了許皇後的死亡原因,是女醫淳于衍根據霍光夫人顯的命令而下的毒.北宋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認為霍氏雖罪該萬死,但霍光的忠勳是漢應該祭祀的,對停止祭祀的事情評價說

——孝宣帝亦少恩哉.

確實是有些薄情寡恩.民間長大,喜好游俠,曾流浪各地的宣帝明白世間的嚴酷,他不可能對毒殺皇後,毒殺皇太子未遂等事情視而不見.此外在民間長大的宣帝深知人民的苦處.裁軍是其中一環,另一方面他將刑罰變得更加嚴厲.他目睹世間惡黨橫行,善良的人民深受其害,所以他起用法家的官員,實行嚴罰主義政治.皇太子劉奭屢屢向宣帝進諫,說刑罰過于嚴厲,建議依據儒家理想施行政治.宣帝肯定會覺得在這個宮廷內長大的,規規矩矩的皇太子非常天真.他訓誡皇太子說,儒家思想雖好,但實際的政治必須是適當地糅合霸道和王道來施行的.因皇太子受儒教影響太深,傳說宣帝擔心

——亂我家者太子也.

宣帝在牽心于讓人民休養生息的同時,在斷定不得不用武力的時候也會斷然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