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家世



引子 李鴻章及其時代

家世

李鴻章(1823年—1901年),字漸甫,號少荃,安徽合肥東鄉人。生于道光三年(1823年)農曆正月初五,這天正是民間“迎財神”的日子,故少有“小財神”之稱。

李鴻章的家世並不顯赫,是典型的莊戶人家。《李鴻章家書》記載道:“前吾祖父窮且困,至年終時索債者如過江之鯽。”其祖父李殿華曾兩次參加“鄉試”,但均未考中舉人。其父李文安,自幼勤奮讀書,三十五歲得中舉人,年近四十時高中進士,由此奠定李家“始以科甲奮起,遂為廬郡望族”之基礎。李文安自號愚荃,為人“剛方厚重”、“事親至孝”,對子女影響頗深,造就出“一門兩代三進士”的輝煌家景,即李文安自己、長子李瀚章和次子李鴻章。李鴻章的母親也姓李,為合肥名士李騰霄之女。李夫人出身書香門第,“秉性淑慎,教子義方”。她經常教導兒子“致事報國”,女兒勤儉持家。李氏兄弟發達後,母親亦“時時以盈滿為誡”。李鴻章本名章銅,父親後改其名為鴻章,意在希望他成人後能“宏圖大展,文章經國”。李鴻章沒有辜負父親的殷殷期望,二十一歲考中舉人,二十四歲中了進士,成為當時安徽最年輕的翰林。

李鴻章先後有三房妻室。原配周氏,是李鴻章啟蒙老師周菊初的侄孫女,比李鴻章大兩歲。倆人在李鴻章進京趕考前完婚。李考中進士後,兩人天各一方,鴻雁傳書。李鴻章在京赴職,周氏則呆在老家。1861年,周氏病故于南昌湘軍大營。李鴻章的繼室夫人是趙小蓮。趙小蓮家世顯赫,四代人均有高中進士者。其祖父趙文楷是嘉慶元年的狀元,曾任冊封琉球國王正使。其父趙昀是道光朝進士,做過咸豐帝的陪讀。哥哥趙繼元為同治朝進士,侄子趙曾重是光緒朝進士。周氏夫人病故後一年,李鴻章實授江蘇巡撫,不久與二十四歲的趙小蓮結為伉儷。此外,李鴻章五十歲時還納一比他小三十余歲的莫姓女子為妾。趙小蓮死後,莫氏扶正,被誥封為一品夫人。

李鴻章兄弟共六人,他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拔貢出身,因理財能力突出,被曾國藩提拔負責湘軍糧台事務,漸至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職。李鴻章初創淮軍時,李瀚章為其在香港代購洋槍3000支。李鴻章北上“剿撚”及鎮壓陝甘回民起事時,李瀚章又多方為他籌措軍餉。可說乃二弟最重要之政治奧援。三弟李鶴章,才智平庸,“屢試不第,遂棄舉業”。李鶴章自己雖仕途上不得志,但他的三子李經羲卻成為清末民初政壇上的翹楚人物。辛亥革命時,李經羲任云貴總督。民國初年,李經羲、徐世昌、趙爾巽、張謇四人成為清朝遺老的代表,時稱“嵩山四友”;“府院之爭”時曾任國務總理。四弟李蘊章,因單眼失明一直留在家鄉。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蘊章主持撰成《續修廬州府志》,計有正編一百卷、補遺一卷。五弟李鳳章在兄長強大政治勢力的保護傘下,主營土地、典當等生意,兼放高利貸,成為蕪湖首富。六弟李昭慶比李鴻章小十二歲,自幼聰穎過人,“少通經史,博學能文,持躬端正”。 曾國藩督師“剿撚”時,曾對李鴻章道:“撚匪非淮勇不能剿滅,淮勇非君家不能督率。”因此曾國藩特意提拔李昭慶,令其負責濟南運河防務。然李昭慶不堪軍旅之苦,竟私自溜回家去。李昭慶仕途不暢,三十九歲便郁郁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