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遣散常勝軍



遣散常勝軍

李鴻章在半年之內,同太平軍連接三次硬仗,取得了三戰三捷!這三次勝利使李鴻章不僅在上海站穩了腳跟,也為他贏得了創建淮軍的信心。

這三次勝利均非輕易獲取,每次戰役都險象環生、充滿變數,李鴻章和他的淮軍在戰火中得到了考驗和磨煉。第一次新橋之戰,雙方展開了艱苦的拉鋸戰,傷亡慘重。更為雪上加霜的是,上海地區發生了嚴重的瘟疫。英軍死亡率為10%,淮軍的狀況更加不妙,70%左右的士兵都染上了瘟疫。李鴻章在書信中向友人道出個中的無限憂思:“從夏到秋,淮軍一直奔命作戰于疲累之中,如今又患上瘟疫,成百上千將士不治而亡,所剩兵丁十有六七臥病呻吟。這樣下去,淮軍精華喪失殆盡,我已經做好親臨戰場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准備。淮軍一旦覆沒,我李鴻章決不做生還之想!”正當李鴻章一籌莫展時,幸運之神又一次眷顧他,太平天國主將、忠王李秀成突然宣布退兵。李秀成此時接到天王洪秀全命令,要求其即刻回師拱衛天京,同時太平軍中也開始流行瘟疫。淮軍在堅持中取得了保衛上海戰事的勝利。李鴻章立即興奮地給曾國藩寫信彙報,他似乎忘記了戰爭的艱苦,得意地對老師說:“這次勝利後,我淮軍可以自立,洋人也為我所震懾。鴻章也敢學著打仗了!”曾國藩接到捷報後深為學生感到高興,但同時告誡李鴻章:取勝固然可喜,然古訓有云:慶祝勝利要像舉辦喪禮一樣,尤其不可得意忘形。此外對待洋人一定要謙卑,千萬不要說什麼我軍精銳,不需洋人幫助的話。最後他鄭重地囑咐李鴻章,你心中有一分驕傲,士卒口中就有十分的囂張!雙方第三次戰事——四江口之戰,是太平軍最後一次光顧上海。此役過後,李秀成再也無力東顧。經過這三次戰斗,李鴻章的實戰能力大為提高,軍事指揮才能日趨成熟。李鴻章還認識到,上海保衛戰的勝利,主要得益于淮軍配備了先進的武器彈藥,使淮軍能夠在關鍵時刻轉敗為勝。

自大輕傲的李鴻章有一個優點,即能夠因地制宜、隨時接受他人的正確意見。打退太平軍後,李鴻章牢記曾國藩警示之語,絲毫不敢懈怠,立即著手整頓淮軍。李鴻章對自己招募的“叫花子兵”和“痞子將領”非常得意,對外宣稱:“鄙人的淮軍土是土氣了一點,但最能打仗!”李鴻章整頓淮軍主要集中于武器裝備。他不惜血本,將淮軍舊式兵器全部棄置,一律改裝為新式洋槍和劈山炮,每哨配備6個洋槍小隊和2個劈山炮小隊。于是,淮軍鳥槍換炮,在武器裝備上大大超越曾國藩的湘軍。淮軍隊伍也得到迅速擴充,由原先的13營增至79營。淮軍的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最高統帥李鴻章因戰功升任江蘇巡撫,逐步裁撤駐守上海的綠營兵,代之以初具規模的淮軍。這樣,李鴻章在上海實行有效控制的最後障礙只剩下不肯安分的洋人。英國人華爾率領的洋槍隊,在李鴻章初至上海時確實出力不少。但正所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當淮軍更換新式武器後,洋槍隊就越來越成為李鴻章的眼中釘、肉中刺。

此時,湘軍開始加緊對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南京)的圍攻,曾氏兄弟幾次來信要求李鴻章施以援手,並指名令程學啟部率軍增援。李鴻章對曾國藩重新收編程學啟部的念頭心知肚明,便打發洋人的常勝軍前往南京增援。這時常勝軍首領已由白齊文代替華爾。李鴻章令白齊文率常勝軍主力開赴南京,上海道台吳煦和楊坊負責“督帶”。李鴻章此招可謂是一石三鳥,既向老師交差,又將常勝軍支走,同時還把吳、楊兩個非淮系官員排擠出滬。白齊文見李鴻章把自己派到危險的前線去作戰,卻難以保障充足軍餉,哪里肯服從調動。他拒絕率領常勝軍開赴南京。白齊文不敢和李鴻章直接作對,便拿在松江的道台楊坊出氣。他跑到楊坊家里,將他毒打一頓,同時將楊府中搜到的四萬塊洋銀搶劫一空。白齊文干了壞事自覺理虧,逃到英國軍隊中隱匿起來。曾國藩對李鴻章援軍未至一事倒不怎麼在意,因為他要求增援只是想招回程學啟部。至于常勝軍,曾國藩說過這麼一段話:“常勝軍不來南京沒什麼不好,來了倒沒有什麼好處!”李鴻章卻對白齊文不聽調遣、毆打朝廷命官且入室搶劫之事不能容忍。當然,這種棘手之事老奸巨猾的李鴻章不會親自處理,他令吳煦限期將白氏捉拿歸案,要求常勝軍轉由中國官員接管,外人不得干涉。英國軍隊見李鴻章真動了怒,覺得不便為一個白齊文破壞中英兩國關系,決定交出白齊文。然英國駐華水師司令迪佛立與白齊文私交甚篤,強硬堅持不肯交出白齊文。李鴻章決心以此為突破口,改組常勝軍。李鴻章改組常勝軍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削減常勝軍的經費,將錢省下來發展淮軍;二是收回常勝軍兵權。無理也硬三分的英國人當然不會同意李鴻章的改組方案。英國政府任命戈登為新任常勝軍統領以取代白齊文。戈登的到來使李鴻章心中著實“咯噔”了一下。他意識到英國絕不會輕易放棄常勝軍領導權的險惡用心,不能與其硬碰硬。李鴻章遂托人調查戈登的底細,得知戈登出身于軍官世家,對軍事地形學和步炮聯合作戰有精深的研究,性格弱點是愛慕虛榮、貪財。戈登一到中國,便受到李鴻章的熱烈歡迎。李鴻章極力稱贊戈登的軍事才華舉世無雙,令人欽佩不已,配得上任何高級軍官職位。隨後李鴻章升任戈登為總兵銜,並贈之以各種錦旗獎章、寶星勳章,其中白花花的銀子當然必不可少。李鴻章不斷虛心向他請教各種新式兵器的用途和殺傷力等軍事專業問題。戈登來中國之前聽說李鴻章是一鐵腕人物,將前任嚇得躲在軍艦里不敢出來,早已做好應對的心理准備。但見到李鴻章後,戈登改變了看法,他在給英國政府發去的公函中極力稱贊李鴻章,稱其是中國最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為人正直、思想先進,熱心發展西方軍工業,我們英國政府對他不但不應與之作對,而且應全力幫助支持。

有趣的是,沒過多久,戈登公函中的李鴻章就變成了陰險毒辣的小人。戈登發現,常勝軍在作戰時總被派往最艱苦的前線,且經常為淮軍程學啟部做馬前卒。戈登終于忍無可忍,帶領常勝軍跑到昆山,揚言不再聽從李鴻章調遣。中國總稅務司赫德從中英長遠利益出發,百般協調,勸說貪財好利的戈登重新回到李鴻章身邊。此事引起英國政府的強烈不滿,認為這是對大英帝國的嚴重挑戰,有損帝國尊嚴。英國政府提出,解散戈登的常勝軍,上海防務由駐滬英軍承擔。李鴻章雖有思想准備,卻萬萬沒料到英國會同意解散常勝軍。機不可失,李鴻章當即宣布解散常勝軍。李鴻章一宣布此消息,英國人倒不滿起來。駐華領事巴夏禮發出照會,稱解散常勝軍一事只有英國公使方可辦理,李鴻章無權作出決定。李鴻章深知英國人的脾性,如果錯過這次機會,想徹底擺脫常勝軍就困難了。李鴻章多方打聽,得知只要戈登同意解散並發給常勝軍足夠的遣散費,就能順利解散常勝軍。李鴻章知戈登一向好名,便以躲在軍艦中的白齊文為例,曉以厲害,告誡戈登,人生在世名聲最為重要,不要為別人的利益把自己給毀了。同時,李鴻章令丁日昌在最短時間內籌集白銀十九萬兩作為遣散費。其中,上校級軍官和負傷軍官每人發四千塊洋元,未受傷士兵除多發給一個月的津貼外,還按路途遠近發給回家路費。報紙如此評價李鴻章的遣散費:“對于一個像清帝國那樣負債累累的政府來說,這筆款項絕不能認為是氣度狹小的。”三天後,常勝軍全部解散。隨後,李鴻章向曾國藩彙報:“常勝軍已全部遣散,一切全靠戈登忽然變成了忠直的好人。這並不是學生促使他洗心革面的結果,而是大清興旺發達的時運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