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大北電報公司



大北電報公司

1869年,丹挪英電報公司、丹俄電報公司和挪英電報公司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正式合並為新的大北電報公司。大北電報公司雄心勃勃,將觸角伸向歐亞大陸。它首先取得沙俄政府的支持,打通波羅的海一線,將俄國與丹麥連成一片;繼而買通日本政府,在俄海參崴鋪設通往日本長崎、橫濱的電報線;然後在未征得清廷同意的情況下,暗地鋪設香港-上海-長崎的電線。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清廷信息不靈,還是在三年後“得知”了此事。其時這項耗資巨大的工程尚未竣工。南洋大臣李宗羲沒有向大北公司提出抗議,反而希圖借助英美等國的力量斡旋。但哪有洋人反對洋人的道理,英美都表示支持大北公司。美國駐上海領事西華說:“這是我們向中國提出這類要求的最好時機,目前中國沒有美國的電線公司,我們出面為丹麥公司說話,也許比為美國公司說話更有力。”李宗羲“以夷制夷”的策略失敗,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雙方關于是否拆除已鋪設電線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最終達成初步妥協:原則上清廷答應大北公司的要求,在規定期限內不准其他公司另設電線;大北公司則須為清廷提供一定的無償服務,凡清總理衙門及南北洋各省督撫的電報咨文,一律免除郵資。其中,大北公司提出“不准別公司在中國海邊安設水線”的要求,隱含不准中國自辦電報的陰謀。雙方經過數月磋商,才改定為“不准別國公司”安設水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國公使威妥瑪向總理衙門提出,希望鋪設從香港到廣東的水線。從香港到廣東鋪設水線,權利應屬中國。但弱國無外交,總理衙門同意威妥瑪的要求,條件是只許在靠岸的輪船上引設線端。威妥瑪得逞後又提出將電線引到沙面,其實就是將電線引到陸地。與其他辦,不如自辦。廣東商人請求成立負責鋪設陸線的華合公司,藉以抵制英國所設水線。英人眼看先海後陸的如意算盤要落空,立即表態願與華商合作,提出九龍到廣州的陸線歸華商,香港至九龍的海線歸英商。正當雙方准備一展宏圖時,不料民眾成為架線的阻力。陸線鋪到增城時,鄉民將施工人員團團圍住,毀壞了鋪設的所有電線。華商鋪設陸線計劃落空,英商鋪設的水線也屢遭破壞,倒是清朝廣東地方政府成為最大贏家——成功阻止了英人鋪設陸線。

在中外鋪設電線之爭中,閩浙總督李鶴年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他收受大北公司賄賂,一再上奏反對拆除英商已鋪設的電線。當清廷批准自行鋪設從外國人居留地福州南台到外國船舶停靠港口羅星塔全長19公里的水線後,他提出由大北公司承建,由丹麥人承擔費用。同時批准鋪設由福州到廈門的陸線,仍由丹麥人承建,且允其自建一條平行線路,竣工後兩線均由大北公司管理。此舉引起軒然大波,當地華商紛紛要求將陸線收歸國有;清廷同時收到沈葆楨等人嚴懲李鶴年的奏報,遂令其將陸線收回。李鶴年左右為難:一邊洋人得罪不起;一邊聖意難違。他四處派人大造輿論,鼓動民眾反對鋪設電線,結果,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官方自行鋪設電線的鬧劇就這樣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