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淮軍的去留



淮軍的去留


淮軍在同太平天國、撚軍的作戰過程中,漸次擁有了完善的兵制、統一的號服、新式的武器,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然淮軍的根本性質依然沒有變化,即它始終是一支由個人領導的地方軍隊,其軍費、糧餉、士兵津貼均由李鴻章個人籌集,它並不是國家正規軍,不能享受國家財政的支持。國家的正規軍是打仗時一無是處、衣服光鮮的綠營兵和只會吃喝玩樂的八旗兵。然撚軍和太平天國總有被平滅的一天,那時專為鎮壓農民起事而創立的淮軍和湘軍該何去何從呢?從太平天國日趨衰微開始,這一問題就擺在了清政府和曾、李師徒二人面前。按照清朝軍制慣例,一旦軍事行動和戰爭任務結束,八旗兵返回防地,綠營兵調回原先駐守的村社集鎮或城市,臨時招募的勇營則就地解散回家。淮軍和湘軍按理應屬最後一種類型。然湘、淮軍又不是一般的勇營。敏感的曾國藩最先采取行動,裁撤湘軍。他明白,不但是湘軍,甚至自己兄弟二人都已成為清廷的心頭大患。曾國藩向清廷上書,提及湘軍兵員太多,自己難以統帥,請命解散三四萬人。十天後,曾國藩又說弟弟曾國荃由于多年打仗,身心俱疲,希望朝廷允准其回家養病,順便提出繼續裁撤湘軍兩三萬人。一年後,曾國藩又說湘軍水師人數太多,應留下一小部分改編為長江水師,剩下的將士可以回家與親人團聚了。清廷見曾國藩如此“懂事”,自然無可挑剔。曾國藩裁撤了自己的湘軍,卻一點沒有要學生李鴻章效仿自己的意思。聰明的李鴻章也表示:淮軍土是土了點,但很好用,淮軍隨時聽候老師的調遣。于是,撤湘留淮計劃出台了。此時的湘軍已無法同淮軍相比。首先,湘軍內部將領之間矛盾很大,曾國藩自己都協調不了;其次,湘軍日趨腐敗,士兵抽大煙、逛窯子、搶掠民人的現象時有發生。當淮軍越來越正規時,湘軍倒越來越像地痞流氓,戰斗力與淮軍已不可同日而語。李鴻章認為,平定內亂只是淮軍的當前任務,長久威脅來自于西方。想要打敗西方列強,必須首先學習西方先進之處。他總結自己多年從戎的經驗說:“想要滅賊必先治兵,想要強兵必先足餉,想要籌餉必先得到人和地。”


李鴻章很快掌握了最為穩固的餉源——厘金。他決定把錢花在洋人身上。李鴻章第一次觀看華爾洋槍隊作戰時,即對洋槍洋炮的強大威力驚詫不已:這樣的軍隊一個頂仨!他樂觀地給曾國藩寫信,中國只要有開花大炮和輪船兩種東西,從此便不受外人欺侮了。欲先工其事,必先利其器。李鴻章決定把錢花在武器上。華爾既熟悉西洋武器,李鴻章便委托他代購。籠絡人是李鴻章的長項,不久華爾答應為李鴻章從國外購買炸彈和洋槍。李鴻章將新購的第一批西洋武器配給了戰斗力最強的程學啟部。令華爾始料不及的是,他的熱心幫助使淮軍很快替代了常勝軍。單憑華爾遠遠滿足不了淮軍的需要,李鴻章的目標擴大到在華其他洋人身上。有軍官因服役期滿回國或是中途回國辦事,李鴻章都托他們代購武器。但通過個人購買,數量畢竟有限;李鴻章轉而通過上海洋行大批購置武器。買得多了,李鴻章逐漸了解到,購買一點都不劃算,錢都讓洋人賺去,不如自產自銷。然而武器自造還得在洋人身上花錢。一是好多制造軍械的原料中國沒有,須從外國購買;二是即使有原料,中國也無懂技術的專門人才,還得從外國聘請。李鴻章認為花些學費是值得的。建工廠、請洋師傅,上海炸炮三局開張了。然這畢竟是第一次,李鴻章聘請的洋師傅雖出身軍隊,卻既非軍官,也不是技術兵,而是一名軍醫。這個軍醫叫馬格里,憑著對洋務事業的一腔忠誠,得到了李鴻章的信任,進入淮軍幕府。不知是出于對李鴻章的忠誠還是對銀子的忠誠,馬格里最先建議李鴻章與其從外國購買武器,不如自己設局制造。馬格里向李鴻章毛遂自薦,認為自己定能勝任。李鴻章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將一個炸彈局交給他。可是炸彈不給馬格里爭氣,生產初期就連續發生幾起不慎走火爆炸的事故,工廠中血肉橫飛,馬格里醫術再高明,也不能將他們拼湊到一塊了。李鴻章得知後非常惱火,立即將馬格里解職。

不光“硬件”上升級換代,李鴻章對“軟件”改革也精益求精。他看到華爾洋槍隊在作戰時,不光憑借精良銳利的武器,而且有著井井有條的作戰秩序。淮軍作戰時厮殺吶喊,聲聞百里,氣勢恢弘;洋人作戰時排隊進退,只聞槍聲炮聲,無人顯示出不要命的架勢,敵人卻已在遠處人仰馬翻,這才是打仗的最高境界。李鴻章決心在淮軍中推廣洋槍洋炮。李鴻章首先在程學啟、劉銘傳的部隊中聘請洋教練。從沒摸過洋槍炮的淮軍士兵,對這些鐵玩意既好奇,又恐懼。洋教練給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練准頭。許多淮軍都觀摩過洋人軍隊作戰,只見士兵手指一動,敵人應聲倒地;大炮一拉,目標立刻屋倒牆塌,煞是威風。可同樣的槍炮到自己手里便不聽使喚,瞄得不准誤傷戰友、使用不當造成走火等事件屢屢發生,甚至一次演練中因彈藥走火而炸死二十余人。李鴻章再三給部下打氣說:“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等到練出百發百中的准頭來,何堅不摧,何戰不克!”除槍法外,李鴻章亦將西洋陣法、號角、口令引入淮軍。語言不通是教習過程中面臨的最大障礙。訓練中洋教練喊出口號,經過翻譯傳達,士兵才去執行。且翻譯將許多重要的專業術語譯得不倫不類,弄得士兵經常無所適從,軍事訓練簡直走了樣。李鴻章鼓勵大家:“英國官兵不像我們隨便在人群中挑選,他們都受過軍校的特殊訓練。我不惜重金聘來老師,就是希望你們能夠虛心學習。現在學的只是皮毛,等以後理解了精髓,自然會領悟其中的奧妙!”別說淮軍將士不理解,連熱衷洋務的曾國藩也不理解李鴻章的做法。他屢次寫信給李鴻章,反複講授取勝之道在人心不在兵器的道理。李鴻章向老師解釋:太平軍中雖有洋槍炮,可是他們沒有用洋法操練隊伍,因此武器發揮不出作用。李鴻章還邀請老師來參觀淮軍的訓練。曾國藩觀看淮軍訓練後,認為湘軍已大不如淮軍,曆史任務確應落到淮軍身上。這也成為曾國藩決定留淮撤湘的原因之一。


李鴻章憑他超人的本領縱橫捭闔,保證淮軍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武器,對軍隊進行了徹底的改造,使淮軍成為當時中國最先進、最有戰斗力的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