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商者無道(25)



"怎麼地,張有他去歸化學生意。一同去的四五個人哩,他們是自己干,做小買賣。干了幾年掙了一些錢,張有就和另外兩個人一起捧伙開了一個皮毛店。開頭生意還挺好,隔些年也有錢給家里捎回來。後來買賣沒做好,塌了,自那以後就沒有音訊了。"

"歸化地方有多大?就打聽不出來?"

"怎麼沒打聽!有人看見他了,說是張有拉駱駝呢,也有人說他去了草地,在喀爾喀那邊做小生意去了。反正是沒個准信!"

"買賣不成,人就回唄!歲數大了在外有個災災病病的也沒人好好照顧。"

"說得輕巧!做男人就那麼容易呀?但凡是出去,哪個不是甯折不彎?!除非是掙了發了,不然就是死在外邊也沒臉回來見人!俗話說,'女人活得一腔血,男人活得一口氣。'男人要是沒有志氣沒有骨氣,那就什麼也做不成了。"

杏兒不再作聲了,默默地與婆婆抬了水桶往回家走。

杏兒生長在經商之風甚烈的晉中土地上,自幼耳濡目染,對之中的甘苦也頗為知道。只是那些了解和認識都是朦朧的,抽象的,間接而粗淺的;初做人妻,對即將遠行歸化的小丈夫還沒有建立起柔腸百結的情感,對小丈夫遠去之後的漫長歲月中她將要忍受的獨守空房的煎熬也沒有什麼思想准備;她才只有十六歲,只知道要做個好媳婦得聽婆婆的話,而婆婆的話是不會錯的。

杏兒單純得也還沒有脫離開普通農村少女的境界。新婚第一夜的失敗,一方面是由于她的單純,沒有經驗;另一方面少女固有的羞澀和任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婆婆說的海子他小,不懂事,你得主動著點兒……不是無的放矢的泛泛而論,那是很有針對性的一句話。新婚之夜,古月荃剛剛把聽喜房的孩子們請走,婆婆就在古海爹的慫恿下悄悄潛在了新房的窗根下,小倆口屋里的事被婆婆聽了個一清二楚,只是礙著面子婆婆沒有向媳婦把話挑明罷了。海子睡了以後,杏兒賭氣吹熄了燈扯張被也自去睡了。這情形婆婆是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了。"海子他小,不懂事"就是指這說的,"你要主動著點兒"也是指這說的。這叫做點到為止。婆婆說這話時背對著媳婦,杏兒沒看著婆婆的臉色,自己的臉紅了,說明她聽懂了。話是聽明白了,可是事情做起來就沒有那麼簡單。更何況這里存在著一個極難攻克的"暗堡",是個秘密,這秘密是屬于海子、靖娃和傑娃所有的,無論是杏兒還是古海爹娘都被瞞得嚴嚴實實。

海子、靖娃、傑娃這三個孩子都是十四歲,都是准備到歸化去住地方學生意的,按照必須的程序在起身前一個月,在三個娃的家里都給他們娶了媳婦成了婚。很久以來晉中一帶就有早婚和小婿大媳婦的鄉俗,有民俗為證:"女大三抱金磚"。認為媳婦大幾歲更懂得疼愛和照顧年齡比自己小的丈夫,那麼做丈夫的自然就要少操心多享福了。更何況即將遠行的丈夫留了比自己大的媳婦在家里,能更懂得幫助父母料理家務。

問題是十四歲是個什麼年齡呢?那是個人不嫌狗還嫌的年齡!說是十四歲那指的是虛歲,實際年齡只有十三歲。十三歲的男孩子會是一種什麼心態?這是很好理解了。所以當家里苦心准備,熱情張羅為他們把媳婦娶到屋里,甚至那媳婦還相當漂亮,可他們就是不愛見!依他們的觀點來看,與媳婦親近,向媳婦陪軟話,和媳婦睡一條被筒,那都是"男子漢"最丟人的事情,是"軟"骨頭,"沒出息"!誰要是那麼做了,誰就會被小伙伴們瞧不起。

還有一點兒挺要命的,就是他們有話不跟家里說,要是說了或許事情就好些,家長會給他們做工作,講道理,曉以利害。他們心里有話只找小伙伴兒商量。由于共同的境遇,海子、靖娃、傑娃三個人走得最近,說來說去三個娃兒就成一個同盟。這同盟的目標針對各自的媳婦,要旨是,不和媳婦親近,不說軟話,不和媳婦一條被窩里睡。看誰最"堅強"!誰就是男子漢,誰就是英雄。

這小人兒的把戲可是害苦了那些媳婦們,一方面是婆婆(當然背後還有公公)的催促和警告,另一方面是小丈夫的頑抗,結果落了個夜夜無成績,兩頭不是人。杏兒和靖娃媳婦、傑娃媳婦所遭遇的細節略有相異,結局大抵相同,不用說都沒有完成公婆交給的任務。彼時之晉中,這樣的悲劇幾乎到處都在上演。漸漸地那訴說做媳婦淒苦心情的民歌就傳唱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