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節:商者無道(27)



"剛才你公公去找我,一進門我看他那臉色還不等他張口就知道是我惹下事了。我就問:'是不是海子他媽和媳婦生氣啦?!'你公公說:'可不是哩,你快去勸勸吧!',我就來了。先給你賠個不是。"

杏兒問:"到底是咋回事?"

張嬸說:"是這麼回事--上午我在村道上遇見傑娃娘了,傑娃娘說--我正要找你哩!我說--什麼事?傑娃娘說--我們傑娃媳婦有喜了!到時候這接生的事兒還得麻煩你哩!下午你婆婆去找我借籮子,我就把這事跟她說了。都怪我嘴賤!不值錢!"

杏兒不響了。張嬸的話像誰猛地拿錘子在她腦袋頂敲了一下,她一下子就懵在那里、愣在那里不動了。誰都知道,海子和靖娃、傑娃三個去歸化之前,家里趕趁著都給把喜事辦了。時間前後差不了一個月。一個樣的都是小女婿大媳婦,三個小子都是十四歲,三個媳婦呢,只有傑娃媳婦大一點是十九歲,靖娃媳婦和杏兒都是十六歲。看來就在于傑娃媳婦稍大一點懂事多一點也多一些手段,在男人走歸化之前把事情做下了。杏兒心里頓時酸酸的有些懊悔了。她想起來,當時自己腦子活絡些,找傑娃媳婦串通串通討些辦法回來,就不至于落這麼個結果了。同時心里也有些嫉妒,又想傑娃媳婦心眼著實太窄,既然三個小丈夫是好朋友,三個媳婦也應該相互照應著點兒,自個兒有了對付男人的好辦法為什麼就不對她和靖娃媳婦說說呢,光顧了自個兒做成了事,把別人比得不好做人。幸虧靖娃媳婦也是空著懷的,不然的話把自個兒就更孤立了。事情說明了,杏兒弄清了婆婆生氣的由來,覺得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自己畢竟是有責任的,委屈也就此消下去了。她將被子掀了,在炕上坐起來,對張嬸說:"張嬸,這事兒哪能怪您,您就別往自個兒身上攬了。要說怪也只能怪我自己,是我這肚子不爭氣!"

"也不能這麼說,我這快一輩子人了我知道。"張嬸勸道,"咱都是做女人的,其實都一樣。想當初你張有叔娶我的時候我也是像你這個年紀,我不是一樣也沒把事情做成,自己空著懷把那個死鬼放跑了?我一樣的沒辦法嘛!"

杏兒笑了。

"你說,那……咋個弄嘛!真是沒一點兒辦法!婆婆也不是沒教我,可……常言道--自古只有船靠岸的哪里有岸靠船?事情過後我也後悔!不然的話我身邊有個一男半女,日子也不至于這般淒惶。我這才知道,做女人難哪!"

"你婆婆不也一樣?她若是有辦法海子也不會這麼點大!她也不會只有這麼一個兒子?都一樣--你說是不是?"

"是哩!"

"那你還生婆婆的氣?"

"我還生啥氣?"杏兒歎口氣,"只能怪自己命苦哇!"

"都一樣的,你婆婆是一時心里不暢順沖你出氣,過後也後悔了,又不好放下做婆婆的身份,才叫你公公去喚我來替她賠不是……"

"不用哩!看您說的,哪有做長輩的給晚輩賠不是的道理!"

一場婆媳沖突就此和平了結。第二天杏兒擔著麥擔,古海娘扛著鍬一路和和氣氣地去了。

古家種了兩畝冬小麥,今年雨水好,苗勢長得正旺,亟待追肥鋤草呢。公公身子骨不結實,自幼又沒做慣田地里的活兒,農田里的營生全仗著她婆媳倆呢。自從產生了那場沖突,一家人都小心翼翼回避著這敏感的話題,就盡量不去觸及它。不去想它心里也就不會煩惱了。平平和和的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過去。只是住在一個大村子里的人多了,出來進去的,有時候看見別人家的媳婦帶著娃在街上走,不論是古海娘還是杏兒,都難免勾起心里的不快。誰也不去說它。于是各自的心里就都種下了病。這病時不時地發作,隱隱地疼痛,都忍著。最厲害的是有一次看見腆起了肚子的傑娃媳婦,疼痛在婆婆的心里發作,忍不住悄悄地一個人哭了一場。那天是婆媳倆相跟著從地里回來,在村道上同時看見傑娃媳婦的。杏兒獨自也哭了一場,只是婆媳倆沒有通氣。

此時杏兒送走了小丈夫還不到一年的時光,她哭的日子且在後頭呢!